江苏省阜宁县沟墩镇林河村村民李容胜,根据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在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中自然生长较快的习性,摸索出一套稻田生态养殖黄鳝的新路子。2005年,李容胜在5.7亩稻田中收获黄鳝700公斤,纯收入1.5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稻田生态养鳝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短、平、快”项目。
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稻田及田间工程建设
养鳝稻田要求土质较肥,水源有保证,水质良好,管理方便,面积在15亩以内为好。要求田埂高而牢固,能保水3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以上。田埂四周用砖砌,或用水泥板、聚乙烯网布作为护埂防逃墙,高80厘米左右。进、排水口用混凝土砌好,架上铁丝网,以防黄鳝逃逸。在稻田四周和中间均匀开挖“田”或“井”字形鱼沟[养鱼稻田中开挖的通向鱼溜的沟道。],沟宽40~50厘米、深60~80厘米,面积占稻田面积15%~20%。
稻田消毒与鳝种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
鳝种放养前半个月每100平方米鱼沟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2公斤化水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消毒,保持水深20~30厘米。鳝种就近收购,运输时间越短越好,一般选择本地深黄大斑鳝。鳝种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相近,每尾重20~30克。每亩放养鳝种50公斤左右,一次放足,同时可搭配放养少量鲫鱼、泥鳅、青虾等,为黄鳝提供基础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鳝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
浸洗消毒。
驯食[简介驯食是指在仔鱼到稚幼鱼的食性转化期内,将养殖鱼类从摄食天然**饵料转化为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过程。]与饵料投喂
鳝鱼喜食鲜活蚯蚓、小鱼虾、黄粉虫[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在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拟步行虫属)。]、蚕蛹、蛆虫等动物性饵料,但养殖中大量的鲜活饵料难以保证供应,必须及早驯食,一般在苗种放养后20天、已适应新环境后开始。方法是:早期用鲜蚯蚓、黄粉虫、蚕蛹等绞成的肉浆,按20%的比例均匀掺拌入甲鱼饵料或鳗鱼饵料中投喂,驯食1~2天。驯食成功后,可逐渐减少动物性饵料的配比。饵料投喂在傍晚进行,坚持“四定”原则,气温低、气压低时少投,天气晴好、气温高时多投,以第二天早上不留残饵为准,投饲量为黄鳝体重2%~4%。另外,在稻田中可装黑光灯或日光灯引诱昆虫供黄鳝摄食。
水稻栽培与日常管理
水稻应选择生长期长、抗病害、抗倒伏的品种,移栽时推行宽行密植,株行距一般为15厘米×15厘米。水稻移栽前要施足基肥(长效饼肥为主)。防治水稻病虫害时,应选择高效低毒或生物农药,喷药时喷头向上对准叶面,并加高水位。用药后及时换水,防止农药对黄鳝产生**影响。在水质管理上坚持早期浅水位(5~10厘米)、中期深水位(15~30厘米)、后期正常水位,基本符合稻、鳝生长的需要。坚持早、晚巡查,观察黄鳝生长、防逃设施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注意清除敌害。
鳝鱼常见病的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鱼沟内定期泼洒生石灰液或使用微生物制齐。稻田生态养殖黄鳝,常见病有发烧病和寄生虫病。如发生发烧病,可按每立方米水体用大蒜10克、食盐5克、桑叶15克捣碎成汁均匀泼洒在鱼沟内,每天2次,连续2~3天。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毛细线虫和棘头虫等,按每100公斤黄鳝用10克90%晶体敌百虫混于饵料中投喂,连喂6天即可治愈。
湖南科技报/2006年/4月/18日/第0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