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进行到当下这个阶段,补钙[钙为凝血因子,能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已经被大多数科学养殖的蟹农所接受。但是市场上的补钙药实在是五花八门,什么纳米补钙,离子补钙,甚至最近笔者看到了超微补钙,很多蟹农都被弄得没了方向,然而事实上这些补钙药里面的钙含量[含量 [hánliàng] 特定物质中所包含的某种成分的量 如:含金量,含铅量,含锌量等。]可能也只有厂家自己心里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在这不深聊,没有任何意义和结果。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关于补钙不一样的看法和方法。
提到补钙,大部分蟹农的第一反应就是蜕壳[蜕壳,读音为tuì ké,是汉语词语,解释为蜕皮、遗骸。]的时候[时候,指季节;节候;事情、过程或情况经过的时间。]用上一次。对,这个观点没错,河蟹每次蜕壳就是一次重生,甲壳需要吸收大量的钙,所以这个时候补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反过来想下,假设我补钙的时候塘中的钙含量是比较充足的那这次钙有没有补的必要?大家都心中有数。我们如何来保持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有充足的钙离子?这是我一直想说,却没有合适契机说出来的方法,现在趁着跟一个年年出大蟹的蟹农聊天后,跟大家来分享他补钙的方法,那就是定期[出处:晋·王羲之 《与尚书仆射**书》:“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是也。]补钙,不一定非要在退壳期。
这并不是多么新奇多么创新的方法,却是我第一次看到有养殖户能贯彻实施的。我们很多一线技术员[技术员是指能够完成特定技术任务的人员,也就是已经掌握了特定技术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可以从事该技术领域的基本工作的人员。]在下面测塘口钙含量的时候都会发现前期塘口钙含量很高,普遍在70-100左右,可是再到现在测发现钙含量只能在30-40这样一个水准。其实很简单,钙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被消耗了,需要钙离子的其实远远不止河蟹,水草,藻类和螺丝等都会大量吸收水中的钙。而我们补钙都是根据水体变化而变化,水深我们就多用一点,水浅我们就少用一点,似乎从来没有因为水体中的生物而改变补钙药的用量。其实就算我们想改变也改变不了,因为水产养殖目前还达不到那么精确的计算。我们能做的只是让水体不缺钙,让整个养殖过程中水体钙的含量能够支撑河蟹在任何时间段蜕壳都能活下来的钙含量。
这位年年出大蟹的蟹农姓朱,模式是兴化模式,1000左右的密度,种植水韭菜,水面1200亩,每年用药的大头是补钙和底改。他跟我讲养殖户用药自己心里都要有个谱,每年主打用什么药,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就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下去,不能来个技术员让你用什么你就用什么。到他家里吃过两次龙虾,给我的印象就是虾壳好硬好厚,这是定期补钙带来的必然结果,补钙能给河蟹的翻倍提高多少谁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定期补钙带来增重效果却是有目共睹。去年朱老板卖蟹的时候跟其他家看上去差不多的蟹,称出来就是比被人家重一点,其实就是重在壳上!用他的原话说,我为什么定期补钙?因为虽然几次蜕壳都在那几天,但其实在平常还是有很蟹蜕壳,它们那个时候蜕壳塘中的钙不足翻倍和重量都提不上去,我现在定期补钙花的钱我觉得是花在刀口上!他塘口的钙我测过3回,一直稳定在70左右,在这样一个钙含量下,今年他几乎很少看到蜕壳不遂和软壳死亡的河蟹。他的补钙方法在得到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我跟各位蟹农分享下:3-6月,每30十天左右补一次钙;7-9月,每15天补一次钙。这样一个补钙频率,只要能用比较好的补钙药,就能保证水中的钙在全年都是一个比较充足的状态?他用的什么补钙药?我只知道他今年换成了补钙素。
成功是可以复制的,虽然年年出大蟹并不全是补钙的功劳,但是确实我们可以参考的一个指标。养蟹不易,只希望蟹农们花的钱都能在刀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