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期大闸蟹养殖管理的四个注意点


  作者:泰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钱华

  进入七月,“三伏”高温[高温,词义为较高的温度。]季节来临,据气象部门预测,江苏螃蟹养殖区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高于35℃的高温天气将出现在中旬到8中旬。河蟹养殖已处于关键时期,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各种生物因子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异明显,水体环境变化快,各类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生长情况也不同,营养盐类反应速度加快,蟹池中的鱼、虾、蟹生长各有特点。因此,蟹池管理工作又有新要求、新特点。主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投喂

  至七月份蟹塘一般亩蟹、虾、鱼存塘量达70斤以上,因此按饵料投喂量8—10%计算,每亩投饵量应在5—7斤。在高温时期,饵料组成进行调整,由前期以动物性小鱼饵料为主,改变为动植物饵料各占50%,饵料投喂应做到勤观察,饵料投入蟹池中应在4—6小时左右吃完,过多的饵料投喂将导致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恶化。如有剩饵,应分析具体情况是天气原因还是水质原因;如水体混浊或水草被大量夹食,可能饵料投喂不足,应增加投喂量。建议高温期间小鱼的投喂量控制在3斤/亩左右,有利于改善水环境。

  二、水质管理

  进入七月,蟹塘水质水位应调控在平均水深70cm以上,至7月下旬应加至最高水位,水质调节中要做到勤加水,2—3天可加水一次,水质应保持清淡活爽,水质透明度应保持在35cm以上。高温期间,蟹塘常存在底层水质败坏,水体分层,深沟内水质恶化,局部水草丛中水质不好,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因此,除经常加水换水调节水质外,应勤用底质改良剂[改良剂是指能够改良产品品质及性能的物质,食品改良剂是由食品级的原料在食品配料中通过添加少量即可改善面团的性能及食品品质及风味。]与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制剂,并要对水体进行解毒,改良蟹池的底质与水质,10天左右定期使用一次,蟹塘水体环境状况较差,7天左右定期使用一次。

 三、池塘环境改善

  七月份,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生长受到抑制,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仍处于生长旺盛期,为河蟹生长、蜕壳营造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并起到了净化水质、水体降温,增加水体溶氧等有效作用,因此,对蟹池内水草要保护好,如发现水草被大量夹食或水体浑浊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投放补充适量的螺蛳,增加饵投喂等。要做到勤观察、勤处理,对漂浮的水面的水草要及时捞除,对深沟底还没有清除的伊乐藻要逐步清除,保持蟹塘的清洁卫生,防止水草腐烂败坏底质与水质而引发池塘环境突变恶化。

四、病害防治

  在病害防治方面,应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此阶段应勤用底质改良剂与微生物制剂,通过使用微生态制剂,大量繁殖水体中有益微生物,成为养殖水环境中微生物系统中的优势种群,通过其代谢来改善水质,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目前可在饵料中加服内服药及维生素,矿物质[矿物质(mineral),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等添加剂[添加剂包括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混凝土添加剂、机油添加剂等多种化工类添加剂。],提高河蟹的抗病能力。在第四次蜕壳基本结束后,池塘中的矿物质元素、营养盐类、维生素被河蟹大量吸收利用,为了保证池塘中河蟹的健康生长和确保河蟹的第五次蜕壳顺利进行,建议广大养殖户全塘泼洒**等营养添加剂1—2次,另外有些前期杀虫消毒不彻底的蟹塘可选择雨过天晴,水温不高而螃蟹无批量伤亡整体活力较强的时机进行一次杀纤毛虫药物与低剂量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泼洒,生石灰泼洒量控制在每米水深每亩5公斤左右,确保高温季节河蟹体表与鳃上没有大量寄生虫及水体水质清爽良好,目前病害防治工作应结合饵料优化投喂,环境改良等工作进行,切实做到生态防病,健康养殖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