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颡鱼苗种运输[运输是指用特定的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对物进行的空间位移。]的过程中,不论采用何种运输方法、使用何种交通工具,都必须严格注意以下事项:
1、苗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只有体质好、无病无伤的苗种,才能有较强的抵抗力,才可适应复杂的长途运输环境和运输前后的操作过程。体质好的苗种,应该体色鲜艳,躯体饱满匀称、无损伤,规格整齐,游动能力强,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迅速。
2、苗种在运前要停食锻炼。刚孵出的苗种,最好在苗种开口吃食前起运[起运,汉语词语,拼音qǐ yùn,指发运;开始交运。]。如果苗种孵出时间过长,而苗种的规格又不是很大,此时起运,苗种的运输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会降低。运输3厘米发上的苗种,在起运前的1~2天,必须进行拉网锻炼,使苗种预先排出肠内部分粪便和减少体表的黏液,使其体质结实,习惯密集环境,以适应长途运输,并可避免运输途中黄颡鱼粪便和黏液对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的污染,从而提高黄颡鱼苗[也叫“鱼花”。]种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一般作长途运输的苗种,必须在运输前一段时间内拉网密集锻炼3次;短途运输只须锻炼1次。在运输时,不宜喂食,以免影响运输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的水质和消耗运输水体中的氧气,降低运输成活率。黄颡鱼在起运之前,最好做一次装载密度试验,选择适宜的密度作为运输时的依据,使运输效益达到最高。
3、注意调好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和水质。运输黄颡鱼苗种时,水温最好保持在15~25℃,在此范围内,水温越低,苗种的承载量越大。运输时,如果天气炎热,温度高,则可在箱内放入适量冰块以降低水温。
在黄颡鱼苗种的运输过程中,不管采用哪一种运输方法,其用水一定要水质清新、溶氧高、透明度高、没受污染。运输途中需要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或到达目的**塘时,应先进行温度的测量,防止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水温和运输水体的水温两者温差太大,一般允许温差在0.5℃内。如果两者温差超出0.5℃,则须进行苗种的温度适应过程,具体操作如下:先将苗种袋放入池塘,让苗种袋内的水温慢慢与池塘内的水温相近,直至两者温差在0.5℃内,然后再将苗种袋解开,将苗种慢慢放入池塘内。
在运输途中需要换水时,每次的换水量一般不超过容器装水量的1/2,最多不超过2/3,以防因水环境的突变而引起苗种死亡。此外,可以在运输用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浓度为0.2%~0.3%,以调节苗种体内外的渗透压,并防苗种因损伤而遭细菌感染。也可以在运输用水中预先放入适量青霉素,浓度为4~8毫克/升,以防止鱼病的发生和水质的恶化。
4、保持溶氧充足。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黄颡鱼苗种有足够的氧气。除密封充氧运输外,其他如敞水式运输,一般采用击水、人工或机动鼓风机充气、淋水、换水增氧方式。有条件的,还可配带氧气储备瓶。为了安全度过运输途中的长时间意外停车事故,还可配备一些水体增氧药品,如双氧水、增氧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