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实用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介绍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条件
  试验池塘5口,编号为1#、2#、3#、4#、5#,面积共6.8亩,每口塘面积为1.1~1.6亩,池深1.8~2.0米,池底为沙壤土,塘底平坦、少淤泥。水源为溪流水,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

  2.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的准备工作
  苗种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每亩用125千克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对水全池泼洒。在池四周移植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作为黑鱼的隐蔽物,约占池塘面积的1/6~1/5。

  3.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放养
  同一池的黑鱼鱼种要求规格均匀、体质健壮、无伤无病,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10分钟。为改善池塘水质,每口池塘搭配放养本场预留的大规格鲢、鳙、鲫鱼种140尾,其中规格为105~110克的鳙鱼80尾,115~125克的鲢鱼30尾,35~50克的高背鲫30尾。

  4.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投喂
  1#、2#、3#试验塘投放的黑鱼鱼种,在苗种培育期间已经驯化[驯化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出现的一种文明进步行为。]可食颗粒料,因此下塘后可直接投喂品牌黑鱼颗粒料。4#、5#试验塘投放的野生黑鱼种,必须经驯化,才会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野生鱼种下塘后,将市场收购的野杂鱼、虾切成黑鱼适口大小投喂,7天后,用野杂鱼制成鱼糜与颗粒饲料混合均匀投喂在食台上,3天后逐步调整鱼糜和颗粒饲料的比例,逐渐减少鱼糜的量,增加颗粒饲料的量,半个月后可完全吃食颗粒饲料。驯化必须坚持定时定点,开始驯化的一周内,每天投喂3~4次,以后控制在每天2次。7~9月黑鱼生长速度快,此时要加强投喂,满足饲料供应,促进生产,提高产量。每天的投喂量要视季节、天气、黑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8%,并设固定的食场。食场用竹竿围住,在水下25厘米处做一个食台。饲料采取逐步抛投的方法。投喂的颗粒饲料粒径须与黑鱼的口径相一致,黑鱼体重为50~150克时投喂黑鱼3号料[号料是指利用样板、样杆、号料草图放样得出的数据,在板料或型钢上画出零件真实的轮廓和孔口的真实形状,以及与之连接构件的位置线、加工线等,并注出加工符号。],150~300克时投4号料,300~500克时投5号料,500克以上投喂6号料。

  5.水质管理管理
  黑鱼养殖中由于放养密度大,饲料残渣和黑鱼排泄物多,很容易污染水质,影响黑鱼的生长或诱发鱼病,因此必须经常调节水位和水质。高温季节每7~10天需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水15~20厘米。其它时间每半月注一次新水,始终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厘米。同时定期使用EM菌,维持池塘微生态平衡。

  6.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塘,做好记录。注意观察黑鱼生长、摄食、活动及水质等情况,防止逃鱼和敌害侵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管理,防止水草蔓延至整个池塘和后期水草腐烂污染水质。

  7.病害防治
  黑鱼抗病力较强,但也要做好预防工作。6~9月每15天定期用生石灰或漂**对水全池泼洒消毒。试验期间未发生鱼病。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