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制剂虽然在中华绒螯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过程的应用时间很短,但目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养殖者都会使用到微生物制剂来辅助养殖。传统的养殖方式中消毒药等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新时期国家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推广安全绿色的食品。微生物制剂因其对环境影响较小,使用成本较低,对水产品的绿色和安全性几乎没有影响等优势,快速替代了一部分原有的药品制剂。本文就芽孢[芽孢(endospore)又称内生孢子,是细菌休眠体。]杆菌[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近卵圆形的,菌体大多平直,亦有稍弯曲的,菌体两端多钝圆,少数是平截状或尖突状。]和*酸菌[*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这两种常用的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口腔,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在中华绒螯蟹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中华绒螯蟹的科学养殖提供有益参考。
1.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形式目前可以粗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菌种休眠体,第二类为菌种直接投放使用,第三类为菌种的发酵产物。目前塘口调水使用的芽孢杆菌属于第一类制剂,为了保证使用时芽孢杆菌的活性,须在其中加入沸石粉载体以及芽孢生长营养元素[怀孕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你怀孕之后,一个可爱的胎儿就开始在***肚子里成长起来。]。因沸石粉具有的孔隙结构能够更好的保存芽孢,而芽孢生长元素是为了提供芽孢活化过程所需的必要营养元素。为了达到更好的活化效果,养殖者在使用前还可加入少许红糖和水两到三小时,即可得到大量具有很强分解能力的芽孢。菌种不需活化可直接投放使用的如小球藻、蛭弧菌,因其易于保存并能保证活性所以一般都直接使用。第三类微生物制剂并不直接投放菌种,而是使用其代谢产物,如*酸菌和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有*酸,特殊酶,多肽,微生素等,对于养殖动物的生长及体质的提升都有较大好处。
2.芽孢杆菌在中华绒螯蟹养殖中的应用
水产上使用的芽孢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会出现内生孢子,孢子抗逆性极强,具有耐高温,耐酸碱等特点。因此芽孢杆菌制剂具有保存时间长的特点,更方便人们使用。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常用三种芽孢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所以通常芽孢杆菌制剂都是复合菌种。
传统的养殖观念认为早期低温期间不需要肥水,但是由于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植物是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原始生产者,是水生食物链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一环,所以为了保证藻类的旺盛生长,肥水是必要的。早期低温肥水常常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早春难肥水,肥料下去不见效是因为我们使用的大部分都是大分子[大分子指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以上,甚至超过百万的生物学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有机肥。因藻类吸收大分子物质会消耗高能量,所以一般情况下藻类都会优先吸收小分子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纤维素七大类,通常被称为营养物质。]。而大分子营养物质被自然分解成更易吸收的营养盐[自从人们了解到海洋营养元素的存在之后,一直都在关注它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海洋环境科学得到快速发展,以海洋营养盐元素为对象的研究课题,成为海洋有机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往往就需要很长时间,所以肥料下去短时间内,藻类不会有较好的生长。二是多次肥水后,轮虫大量滋生引起水体白混。轮虫食性广泛,单胞藻、细菌、酵母甚至豆浆、发酵鱼浆、有机碎屑均可作为其食物。因此早期用肥料长起来的藻类都会变成轮虫的饵料。为了解决轮虫过多引起的白混水,通常会杀轮虫,大量轮虫的尸体分解后的营养会致使藻类过量繁殖形成“老绿水”。无论白混水还是过肥的“老绿水”都会降低水体透明度,影响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的生长。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在肥水时配合使用红糖水活化好的芽孢杆菌,利用芽孢杆菌超强的分解能力把肥料中不易吸收的大分子有机质快速转化为易于藻类吸收的营养盐,来促进藻类生长达到肥水效果。另外,水体白混是虫子引起的,我们可以直接用安全,高效,广谱的印楝素杀虫来解决,芽孢杆菌能够与藻类竞争氮源和氧气,因此在水体投放大量的芽孢杆菌,能抑制藻类疯狂生长,预防“老绿水”。
在使用芽孢杆菌来预防水草挂脏及泥垢问题时,由于芽孢杆菌繁殖分解的过程会消耗大量氧气,所以为了防止中华绒螯蟹缺氧一般会在晴天上午使用。另外,由于饲料的不断投喂,悬浮颗粒也会不停增多,所以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不间断的使用,一般透明度在30到40公分,水草上的泥垢达到肉眼不可见即是在较安全范围。
另外,中华绒螯蟹塘口因种殖伊乐藻,夏季光合作用强时易出现溶氧过高,高浓度的溶解氧会使养殖动物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对有机体许多**有伤害作用,导致急性或慢性气泡病,引起中华绒螯蟹的死亡。
3.*酸菌在中华绒螯蟹养殖中的应用
*酸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的*酸,无芽孢,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统称,这类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耐酸,在pH3.0~4.5时仍可生长。*酸菌是食品微生物利用的一大类菌。在增强牛奶保健,提高青贮饲料质量,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等有较好效果,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制造,医药,畜牧业等领域。目前在中华绒螯蟹养殖上有两类用法,拌饲料内服和养殖水环境泼洒。
河蟹肠炎病一直阻碍着养蟹者的成功养殖,虽不会造成多大的死亡量,但陆陆续续的死亡也给养殖者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为吃食量下降,肠道发红。有部分会表现为胃溃疡,口吐大量**泡泡,长时间得肠炎的中华绒螯蟹都会因营养吸收不好肝脏发白,生长速度明显变慢。该病的诱因是肠道菌群的改变和体质的下降,致使致病菌感染。所以只要在发病前维持菌群平衡,保证充足的营养即可。在中华绒螯蟹饲料中拌喂*酸菌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象。*酸菌其菌体自身就富含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多种微生素(B1,B2,B6,B12),叶酸,泛酸等,还含有钙,磷等微量元素,因此*酸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就会提供足够多的营养来促进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此外,其发酵生长的代谢物中含有淀粉酶,蛋白酶及多种消化酶,具有协助消化吸收的功能,提高了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经济效益。
伊乐藻吸收二**碳进行光合作用直接导致了水体pH值的升高。水体中的NH4+,CN-也会随着pH值的提高往有毒的NH3,H4S,H2CN等转化,增加池塘水体的毒性。中华绒螯蟹的腮组织正常为白色,被高PH值腐蚀后变成**,严重影响到中华绒螯蟹的呼吸系统。可以用*酸外泼来进行酸碱中和。另外,中华绒螯蟹养殖水体会因藻类,伊乐藻的生长消耗大量的钙、磷、镁、碳等营养元素,这些元素的下降会使总碱度急剧下降。总碱度的下降会影响水体自身的解毒能力及缓冲能力。前几年人们会使用生石灰化水外泼增加水体的总碱度,但是在氨氮高,pH值高时不适合用。石灰水的使用会使水体pH值急剧升高,碱性下OH-增多NH4++OH-⇄NH3,离子氨会变成有毒的分子氨。生石灰的使用还对养殖动物具有一定的**。为了追求安全,避免以上情况发生,现在都会使用钙镁合剂配和以*酸菌为主菌的EM菌来平衡中华绒螯蟹塘总碱下降问题。因为EM菌的的主产物是*酸,在水体中*酸会和钙镁离子生成碳酸钙、碳酸镁,从而快速的提升总碱度。
小结
微生物制剂虽然不能解决中华绒螯蟹养殖的全部问题,但芽孢杆菌在中华绒螯蟹养殖中应用于辅助肥水、调节有机悬浮物、抑制藻类疯狂生长;*酸菌预防肠炎、调节pH值和提升总碱度问题时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且具有成本底,对环境影响小等众多优良特点。目前,在中华绒螯蟹养殖中仍需进一步加强有关益生菌的特性及组合使用研究,以发挥更好的优势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