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丁[约翰·巴丁 (John 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 ,威斯康星州人。]鱼又称淡水鲨鱼、**鲨、八珍鱼、水晶巴丁鱼。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东南亚(Southeast Asia)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一带如马来西亚、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家的内陆江河湖泊中,是东南亚一带经济性状优良的著名的淡水养殖高产鱼类之一。
1、放苗前检查
(1)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池中清塘[qingtang
]
药物的毒性是否消失,是否适合放养
[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鱼苗
[也叫“鱼花”。]。从清塘后的鱼苗培育池中取一盆底层水,放几尾要放养的鱼苗,经12~24小时后鱼苗生活正常,无**反应,无死苗,则证明水体
[水体 ,水的集合体。]毒性消失,可以安全放苗。
(2)培育池中有无敌害生物,如野杂鱼、蝌蚪、蛙卵、有害昆虫等。检查时可以采用“拉空网”的办法,即用密眼鱼苗网在塘内来回拖拉几次,如发现大量水绵、刚毛藻等,要及时清除;如微型藻类过多,可应用硫酸铜杀灭,并适当施肥;如有其他有害生物则要彻底清除。
(3)培育池水体的肥瘦程度。肉眼观察池水颜色,一般以黄绿色、淡**为好。池塘肥度以中等为好,透明度控制在20~30厘米,浮游植物生物量在20~50毫克/升为宜。如池中有大量的枝角类、桡足类出现,可用0.5毫克/千克敌百虫全池泼洒用以控制其数量,并适当施肥。
2、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目前,巴丁鱼的鱼苗培育大都采用单养的形式,由鱼苗直接养成夏花,放养密度为3万~5万尾/亩。巴丁鱼鱼苗的放养密度对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鱼苗的放养密度关系到饲料、水体空间的合理利用以及水质变化对鱼苗的影响等。鱼苗放养密度过小,虽然鱼苗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但池塘水体空间造成浪费,肥料
[肥料是指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之一。]和饵料
[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的利用率也会相对较低,无形中增加了养殖成本;鱼苗放养密度过大,则饵料往往不足,活动空间狭小,水质条件较恶劣、溶氧量低,因此鱼苗的生长就较慢、体质较弱,直接致使成活率低下,影响下一步鱼种饲养的时间。如果鱼苗体质强壮,培育池条件便利,肥料、饲料充足,养殖水平较高,则鱼苗的放养密度可高些,反之,鱼苗放养密度应低些。总之,在确定放养密度时,应根据鱼苗、水源、肥料和饵料、鱼池条件、放养时间和饲养管理水平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灵活掌握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