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养鱼是一种传统的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方法,通常适用于以鲢、鳙鱼养殖为主的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主要是以施肥[施肥,是指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为主,适当辅以精饲料。施肥的目的是要池水始终保持一定的肥度,以保证天然饵料充足,减少投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鱼经济效益。
施肥是水产[海洋、江河、湖泊里出产的动物或藻类等的统称,和相关的服务或加工行业的总称。]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鲢、鳙鱼所需要的饵料——浮游植物[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如隐藻、*甲藻等)的生长繁殖,需要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大量的事实表明,即使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氮元素丰富,但如果磷元素缺乏或比例不协调,氮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水体中的磷元素丰富,不仅能促进隐藻、*甲藻等浮游植物成为优势种群,而且还能够借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量,改善鱼池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促进鱼类的生长。
氮肥是一种速效肥料,宜作追肥使用,池塘养殖水体中的表层水中有效氮的浓度以0.3mg/L为宜。
氮肥施入水中后,如果产生过多的氨态氮,就会对鱼类产生严重危害,是水体老化的重要因素,对水产养殖极为不利,碱性水体高温时应避免追施氮肥。
磷肥[磷肥以磷为主要养分的肥料。]一般宜作追肥用。磷肥对于绝大多数养殖水体都是十分必要的。通常以正磷酸根离子作为计算单位,但由于环境等具体条件不同,故应以表层池水的总磷含量为100μg/L的指标来确定追肥量。
选用磷肥应以水溶性磷肥为宜,如过磷酸钙[又称普通过磷酸钙,简称普钙,是用硫酸分解磷矿直接制得的磷肥。]就是一种水溶性的速效磷肥,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水体表层的含磷量,以利增加藻类的数量。
磷肥不可与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则就会产生难溶性的磷酸三钙,使肥效降低。同时,水体以中性或弱碱性为宜,偏酸性水体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也会降低肥效。
氮、磷配比要合理。以尿素为例,一般为1:2,即1kg尿素配2kg过磷酸钙,有机质较多的池塘,比例可适当提高到1:3。若与其他氮肥配合,按其含氮量折合尿素,合理推算。
化肥一般用作追肥在6~9月份施入池塘,粪肥[1:用作肥料的粪、堆肥2:为田地施肥的有机物3:与腐烂的植物质混合用作肥料的粪便...]一般用作底肥在3~5月底施入池塘。施粪肥2~3天全池泼洒一次,施肥宜选择晴天上午8~9时进行。数量应根据天气、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每次每亩施粪肥100~200kg,一般每亩可施粪肥1500~1800kg/年左右。
施肥的方法和数量应掌握少量多次、少施勤施的原则。特别是在高温季节,更应注意水质变化情况,不可多施,以免遇到天气变化造成鱼池缺氧、泛池。
近几年来,大多数水产养殖户都有了用化肥培育水质的养鱼经验,以上各类肥料作为传统用肥料,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氮、磷配比不合理导致肥料损失、肥效持续时间过短、培育藻群藻相不合理。因此,推广和使用“富藻素”渔用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肥和“百露汇”将成为水产养殖者目前急需掌握的技术。
武汉百汇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水产养殖动物的食性需要和养殖水环境的生态学原理,研制、生产的绿色环保水质调节剂——“富藻素”和“百露汇”,具有肥水、调水、防病等多种功效。
“百露汇”为水产专用复合微生物制剂,能将水中的氨氮、硫化氢、**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等有毒物质迅速转化为蛋白质和糖类,供浮游生物和鱼、蚌类吸收利用,消除水中的**毒物,给鱼、蚌类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减少病害,最大限度的提高鱼、蚌生长速度。
“富藻素”为渔用微生物肥,同时兼有水质改良功效,用于瘦水池塘培育优良水质及使用消毒、杀虫剂后池塘水色的恢复与调节,可长期用于鱼、虾、蟹、蚌等水产动物的苗种池、成体池,发挥肥水和改良水质的功效。
“富藻素”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氮、磷、镁、铁及藻类营养素,能快速地促进养殖水体中鱼、虾所需的硅藻、绿藻、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除能保证水体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外,还能将池塘中的有机废物分解转化为营养物质,提高池塘的初级生产力;施用“富藻素”2~3天后即可见池塘水色变肥,呈现嫩绿色或黄绿色。由于“富藻素”具有改良水质的功能,使用后可大大降低水中氨氮和**酸盐的含量,因而使水产养殖动物患病机率大为减少,同时培养了大量的浮游植物加强光合作用,增加水体中的溶氧,故少增氧或不增氧即可实现高密度养殖。可避免施用有机肥易引起泛池、施无机肥易诱发暴发性出血病等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