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主要发生在露天止水式养殖或采用**水[**水(ground 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未经曝气[曝音pù,bào为工程技术沿用的习惯读音。]的鳗鱼苗种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阶段。温水养鳗、流水养鳗等一般不会发生本病。
1.病因:养鳗池浮游植物[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使池水溶氧过饱和[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做过饱和现象。]或采用**水含氮过高,未经曝气所引起。
2.症状:病鳗的头部、鳃盖部表皮下面,从血液中游离出的气体积蓄隆起如痘疱状。
3.防治方法:鳗苗培育池要经常开启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水要经过曝气。一旦发病,换入新水可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