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肺炎[老年肺炎常缺乏明显呼吸系症状,症状多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漏诊、错诊。]病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疾病,其蔓延速度快,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后迅速出现大量死亡,但其外观症状不明显,发病前征兆不易观察,所以往往给养殖户造成大量损失。在江浙一带,养殖户通常称此病为“肺气肿”或“肺结节”病,顾名思义,此病是由肺部[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发生病变引起的疾病。
病原:肺炎杆菌和气单孢菌。在病鳖肺部提取优势菌,药敏试验后,利福平、头孢拉定、罗红霉素[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英文别名为Claramid、Rulid,西医药物,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等几种抗菌药物对其最为敏感。
发病症状:肺炎病鳖四肢无力,反应呆滞,在水面上或池底缓慢游动,用手可轻易捕获。肺炎病鳖的皮肤外观无任何异常病灶,个别病鳖在挤压之后,其口腔或鼻腔有少量的出血。解剖后可见病鳖肺部肿大、充血,肺腔内有大量白色结节状物质,镜检肺部结节状物质,呈豆腐渣粒状。病鳖肝脏充血肿大、肾脏呈淡**、脾脏肿大。多数病鳖肠道无异常现象,个别鳖肠道内还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由此可判断病鳖是突然死亡的。
流行情况:较常见于浙江一带全封闭式养鳖模式,另外全生态和塑料大棚养鳖模式也时有发生。发病鳖规格通常小于200克,50克以下的鳖最易发生此病。生态养殖模式,肺炎病高发季节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全封闭式养鳖模式在其它时间也时有发生。肺炎病一旦发病后,病情蔓延速度很快,呈急性死亡。此病发病初期,鳖能正常吃料,平时较难察觉。
预防措施:
①温室养鳖模式,注意室温的控制,室温过高易引起该病的发生;
②合理增氧,经常给温室通风,保持温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尽量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差变化;
③保持良好的水质;
④及时清除走道或池壁霉变的饲料,养殖场要做好环境卫生;
⑤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预防,如金银花[金银花 ,又名忍冬(学名:Lonicera japonica)。]、夏桑菊或板蓝根[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可以败火解毒,预防疾病。]冲剂。
参考治疗方案:
发病后全温室的池子泼洒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3mg/L,每天泼洒一次,连用2-3天;同时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常规抗菌类药物、电解**3克、维生素C3克以及板蓝根冲剂(或鱼腥草、金银花冲剂),连用5-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