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养黄鳝[黄鳝,学名:Monopterus albus (Zuiew, 1793),又名鳝鱼,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者要把握好黄鳝养殖池的地质关和水质管理观,减少环境危害[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带来的养殖损失。下面简单谈谈初养黄鳝时对地质和水质的管理方法。
1、底质关
初养者往往直接取黑色淤泥铺底,这是不足取[不足取,汉语词语,读作“bù zú qǔ”,指不值得肯定、采纳、赞扬。]的,因为这既不利于黄鳝打洞*居的习性,又使黄鳝发病机率提高。正确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的基础上还应再分三层。底层是用废植物秸秆铺成的,一般选择有韧性、透气性[透气性是指气体对薄膜、涂层、织物等高分子材料的渗透性。]好、耐腐蚀性[耐腐蚀性:金属材料抵抗周围介质腐蚀破坏作用的能力称为耐腐蚀性。]强的粗纤维植物[纤维植物指能从中取得纤维的植物...]废料,并要求大小搭配,重量比例可为粗大秆:中型秆:碎料为5:3:2。例如先铺1~2层玉米秆,再铺20厘米左右厚的油菜秆(或豆秸),上面再铺3~5层纵横交错的玉米秆或高梁秆之类,最后再撒入一层谷壳,一层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约10平方米撒0.5千克);中层是供黄鳝*居的较硬粘土层,一般厚度约30~40厘米;最上层便可铺淤泥,厚度为15厘米左右,同时撒上一层薄薄的生石灰,最后注水进行底质消毒。
2、水质关
水质要好,要勤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一般情况下春、秋每3~5天换水1次,夏天1~2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只可换去1/4~1/2,且进水的温度要尽可能与池水温度一致,温差不要超过3℃。换水的时间以中午为好,最好是在有阳光的时候换。换水的同时要注意清洗食台和污染的地方。有条件的能保持微流水更好。水质好的表现为黄鳝吃食时会发出“吱吱”声。池内水位要依水温、季节、天气情况[天气情况是一款运行在Android平台的理财购物类软件。]而适当调整,一般应控制在6~25厘米范围之内,原则是低温时浅、高温时适当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