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河蟹养殖户必须注意的四个方面事项


  作者:相城区[相城区,是江苏省苏州市下辖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张伟

  根据气象部门信息,相城区从6月20日起进入梅雨期[梅雨期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雨天气。],入梅[亦称“入霉”、“进梅”。]时间较常年略偏迟。入梅后,降水呈现过程性特点,开始进入高温、低压、闷热、*雨的天气,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极其容易变坏,给河蟹养殖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指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较长的*沉多雨天气。],因阳光不充足,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水体溶氧量降低,pH值下降,同时蟹池水体容易变浑浊,浮游植物[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发育不好,影响水草的生长,从而使得蟹池可易缺氧,直接影响到河蟹的脱壳。

  2、梅雨季节,螃蟹食欲降低,过量投饵[ ...]或投饵不当将导致水体环境恶化,剩饵过多还会污染底质,增加后期高温期蓝藻的爆发几率。

  3、梅雨季节,河蟹体质差,容易引发一些疾病(如:细菌性肠炎病,黑鳃病[黑鳃病 该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病轻时河蟹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病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和纤毛虫[纤毛虫属纤毛门(Ciliophora),大多数纤毛虫在生活史的各个阶段都有纤毛,以纤毛作为运动细胞器。]病等)。

  根据多年来的学习实践经验,结合与示范户[【词目】示范户【读音】shì fàn hù【释义】指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型户、样板家庭。]的交流总结,就当前河蟹养殖管理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1.池塘水质管理。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氧(此时切忌执着计较成本),保持水质,如塘外水源水质状况较好可进行适当换水,此外也可通过微生物制剂来调控水质。

  2、饲料投喂管理。梅雨期间,饲料容易发生霉变,因此饵料必须新鲜。另外要控制好投喂量,可根据天气变化状况进行适时调整,要做到既能满足河蟹生长的营养需求,又不能因投喂不当而导致水质败坏。

  3、病害防治管理。6月下旬后,一般河蟹都完成了第3次脱壳,而此时也是河蟹病害防治重要时期,首先应对蟹塘进行1次杀虫杀菌;此外还需注意加强营养,可在饲料中补充适量的复合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或免疫多糖等。

  4、巡塘管理。除日常巡查外,此时需重点注意下雨或加水时幼蟹顶水逃逸,以及蟹池防漏防塌等情况。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