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气单胞菌病是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病原,指病因。]
据叶雪平[人物履历2016年9月,任江西省龙南县十六届****会副主任。](1999)报道,病原为温和气单胞菌。
(二)流行情况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尤以华东地区流行最广,传染性强,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1998年秋季,浙江湖州近万亩蛙池约70%发病,死亡率在40%-70%,最高达100%;自蝌蚪[蝌蚪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至成蛙均受害,尤以临近**或正在**的蝌蚪最为严重。
(三)症状
蝌蚪患病时腹部[人的腹部是骨盆和**之间的身体部分。]膨大,腹部表面似有透明斑或斑点状出血;眼球时有充血[局部的血管血量增加,血流加速。],表面覆盖一层红色黏膜,轻压眼睛则虹膜脱落,眼球突出;咽下表皮充血,外表皮和尾部有溃烂病灶。剖开腹部,可见有大量腹水;肠充血,严重时淤血呈紫红色[紫红色是纯紫色+玫瑰红而得到的颜色 紫红色一般不与其他很花哨、很深的颜色搭配 搭配黄,蓝,红(紫红)或者浅色小碎花不错 烟灰-zihongse];肝呈紫红色或土**。临死前在水面打转,不久即死。
成蛙患病时,厌食,肤色变暗,有白色或红色点状溃斑;腹部轻度膨大,剖开蛙腹,可见有少量腹水,常呈淡红色;肝肿大,淤血呈紫红色,或有点状出血,呈花斑状,有的失血[失血,指由于大量出血而体内血液含量减少。]呈白色;肺充血或失血;肠胃严重充血,有时失血呈白色。
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很短,仅几小时,摄食量明显下降是发病的前兆。脂肪体呈淡红色,严重时有显著的点状充血。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确诊需分离、鉴定病原。
(五)预防措施
(1)养蛙场地、水体、工具及食台进行清扫、消毒。
(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泼洒有益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保持环境优良、稳定,将蛙养得健壮。
(六)治疗方法
(1)外泼消毒(水中及岸上均要泼)2-3次,每次间隔1-2天。
(2)同时内服药饲,每千克蛙每天用甲砜霉素30毫克和金霉素[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金色**晶体粉末,由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us)发酵产生,发酵液经酸化、过滤得沉淀物,溶解于乙醇后经酸析得粗品,经溶解、成盐得**盐结晶。]50毫升拌饲投喂,连喂5-6天。
(3)治愈后2天泼1次生石灰,将水调成弱碱性;再隔2天泼有益微生物,继续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