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河蟹生态环境[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 -shengtaihuanjing],可有效地控制河蟹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增强河蟹体质。搞好河蟹池塘管理[管理(manage)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营造[营造,汉语词汇。]河蟹健康生态环境,对促进河蟹稳产增产,获取最后的丰收至关重要。
河蟹池塘管理重在生态环境的营造,池塘水质的调控。今年以来,天气变化大,日夜温差大,给河蟹生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确保河蟹的正常生长,加强[增强,使变得更强和更有效。]池塘管理是关键。近日,埭头镇农业服务中心组织渔业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深入示范户[【词目】示范户【读音】shì fàn hù【释义】指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型户、样板家庭。]塘头,以营造生态环境,改良池塘水质为抓点,切实指导示范户加强河蟹池塘管理,为河蟹的丰产丰收打好基础。具体措施为:
1、加强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管理。栽种水草主要为轮叶黑藻和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在池塘水体中形成至少2种以上水草群,力争水草面积占全池面积的60%左右。对缺少水草的塘口[塘口是位于广东省增城市区南8公里的村委会,属三江镇。]要进行补种,水草过多的塘口要做好人工删除,力求做到池中水草成“井”字分布,确保通风、通气。同时控制水位,一般不超过80厘米。
2、加快鲜活螺蛳投放。螺蛳投放量控制在1000-1200斤每亩。
不要一次性投放,最好分2-3次投放,螺蛳不但可为河蟹提供适口的天然动物性饵料,而且具有过滤水中有机碎屑和浮游生物,提高水体净化的作用。
3、加强食场消毒,用含量25%以上的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每亩用2-3斤进行泼洒,既可以消毒防病,又可调节水质。
4、合理使用EM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菌,每隔15天一次,用量为500g/亩。微生物菌可较快修复河蟹生态养殖环境,同时还能抑制有害细菌滋生,减少病害的发生,促进河蟹的快速生长,提高河蟹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