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些,能有效提高泥鳅开花成活率


近三年来,泥鳅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由于周期短,资金回笼快,养殖成功率[成功率,读音chéng gōng lǜ,汉语词语,指获得成功的概率、比例。]高,越来越多养殖户加入成鳅养殖行列。目前养殖阶段普遍认为最大的难点是泥鳅开花[开花,指生物定义当雄蕊中的花粉粒和雌蕊子房中的胚囊(或其中之一)已经成熟时,花萼和花冠即行开放,露出雌蕊和雄蕊的现象。],只要开花顺利,养殖成功率就能达到9成以上,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泥鳅开花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要怎样才能提高开花成功率呢?


1、全塘围网泥鳅全年都有养殖,国庆之后较多,全池围网能有效防止青蛙、黄鳝、蛇等敌害生物的危害,避免蚕食水花[水花也叫水华.]


2、彻底清塘清塘不彻底,塘里敌害生物太多,泥鳅水花体质弱,游动缓慢,很容易被塘里的蝌蚪、蜻蜓幼虫等敌害生物捕食。曾经出现过放1000万尾水花,最后成活不到10万尾的情况,因此清塘工作需要做好。一般第一次进水30-50cm(能撑动小船为宜),外用[外用是汉语词语,读作wài yòng,意思是用于对外作战。]20%甲氰菊酯(1亩/瓶)或茶麸(15斤/亩),浸泡池塘2天后把水抽干,然后重新进水0.8-1米,外用漂**2亩/包水体消毒,进水4-5天后可以试水放苗。

3、试好水再放苗目前泥鳅苗场有不成文规定,做好计划必须当天拿苗,但有时候试苗成活率不好也当天放苗,导致最后成活率低,建议提前调水并跟苗场沟通好,试水不好则推迟放苗。

4、彻底解毒再放苗试水成活率95%以上可以放苗,放苗前1天泼“吡虫啉”(4两/亩),放苗前2小时外用“碧水安+激活”解毒抗应激。

5、合理密度放苗,早投喂建议放苗密度100-150万尾水花/亩,放苗后6小时开始投喂,前3天1000万尾苗每餐投喂5斤饲料+5斤“利饵多”,1天2餐,第4天开始可适当根据水色加料10%。

6、巧稳水,预防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泥鳅开花全程都容易发生气泡病,气泡病是影响鱼苗成活率的最大因素,稳定的水质,保持较高的水位,充足的增氧是预防气泡病的重要有效手段。可提前发酵利洋“290”套餐(2包“利苗多”+2瓶“利菌多”+1瓶“活力碳”),每3天外用一次,用量5斤发酵液[发酵液(fermenlatin broth),指的是液体培养基接人微生物菌种,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微生物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 合成菌体及分泌产物,这种经微生物代谢后的液体叫发酵液。]/亩,水体变浓或泡沫多时,及时外用“速解安”(2亩/包)曝气爽水。

6、勤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放苗7天内需保证1.0kW/亩增氧能力,7天后则可以0.75kW/亩,虽然小苗不容易缺氧,但充足的溶氧更容易保证水体稳定。

7、多巡塘,勤捞鱼镜检气泡病和寄生虫病都会导致鱼苗出现“白嘴”、“红嘴”现象,用显微镜镜检能有效分辨病因,从而对症下药,避免乱用药耽误病程,导致损苗。在放苗10天后,每隔3-5天捞鱼到药店镜检,检查鱼体是否健康。

泥鳅开花是泥鳅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点,其实也就是精细活,坚持做好以上工作,开花的成活率才能有保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