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大闸蟹实用技术介绍


大闸蟹[大闸蟹一般指的是中华绒螯蟹,中华绒螯蟹(学名:Eriocheir sinensis),也称上海毛蟹,俗名大闸蟹或河蟹,是一种主要生长在朝鲜半岛至中国福建沿海河口地区的小型蟹种。]是在海水中繁殖、淡水中生长的一种高等甲壳动物,其个体大,肉质细嫩鲜美,蟹膏丰满,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古 镇地处沿河地带,渔塘多,水质好,自然条件优越,投资100多万元兴办了245亩大闸蟹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基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古 镇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养殖大闸蟹实用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避风、向阳,进、排水方便的池塘,池塘和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必须符合养蟹的基本要求,土质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但要有一定的倾斜度,面积以0.5~3亩为好,池深为2米左右,常年能保持水深1~1.5米。

二、池塘的改造

1防逃设施的建造:用聚乙烯网片拦好养殖大闸蟹的池塘进、排水口,以防止大闸蟹逃逸,也防止敌害[敌害,是汉语词汇,读音为dí hài,释义是危害某种动物的动物。]生物入侵。在池边缘插上高1米的竹箔,将全池包围起来,在竹箔下段衬上白铁皮[白铁皮是镀锌铁皮的俗称。](或尼龙薄膜),并将其拉直围上,加支撑固定,形成一道白铁皮(或尼龙薄膜)防逃墙。

2栽培水草等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量栽培一些水生植物,如移植水草。以沉水性植物为主,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为辅。既可整株移植水草,也可播撒水草种子,为大闸蟹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清塘消毒:池塘养蟹最忌淤泥过深,要进行清淤,同时要用生石灰(或漂**)清塘一次,用量为每亩100公斤,既可杀灭敌害生物,又可改良底质,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大闸蟹蜕壳生长。在池塘进水后,发现有鱼苗和蛙类的受精卵,应及时捞去,清除干净,否则会危害幼蟹。

三、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

1蟹苗种选择:选择个体大、生长快、形体优美、肉质鲜美、无损伤、无病态、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高的蟹种。

2蟹苗的放养:放养入池时间视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回升的情况而定,当水温上升到5~6℃时,即可放养。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一般为每亩6000只左右,操作时要轻,以免损伤弄死,影响养殖成活率,待水温升至10℃以上时,即可投喂饵料。

四、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各地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地投喂动物性和植物性饵料。根据古 镇大闸蟹养殖基地经验福寿螺(要加工碾碎)最适合,经济实惠、蛋白质含量高,投喂时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10%,投喂时要根据当天水温、天气情况及前一天摄食情况酌情增减。

2水质控制:大闸蟹水质要求高,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池水清新,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pH值保持在7.5~8.5,池水溶氧量在4毫克/升以上。蟹池换水,一年四季要分别做到“春浅、夏满、秋勤、冬深”。

3日常管理:主要是每天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了解大闸蟹摄食情况,有无水老鼠、青蛙、水蛇等敌害生物进入,有无患病,防逃设施是否安全可靠,池水水温是否合适等,并要做好相应的记录。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众多敌害、疾病严加防范。

五、收获

大闸蟹要经过一年多养殖,才能成熟,产蟹膏量大约平均每只150克时,就可收获上市,捕捞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进行。捕捞的工具有丝网、牵网、撒网等多种方式。(514259 大埔县古 镇农业站)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