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龄草鱼[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的生长对水体环境要求较高,尤其是在池塘集约化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条件下,草鱼鱼种的投放密度较大,非常容易发病。要获得较高的养殖成活率,必须从养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抓好防治鱼病的工作,提倡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
1.清塘消毒。对开展草鱼鱼种培育的池塘,一定要进行清淤,池底淤泥一般不要超过15cm厚。最好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带水消毒,生石灰用量在250kg/亩以上。在上个养殖季节已经发生过草鱼出血病的池塘,最好不再使用。
2.鱼种投放消毒。尽量投放体质健壮、规格一致、来源可靠的草鱼鱼种,但在投放时还要用聚维酮碘浸洗鱼种15分钟~20分钟,有条件者可用草鱼专用**进行浸泡。
3.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养殖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养殖条件来确定适宜的投放密度。综合条件好、养殖技术较高者,草鱼夏花的投放量应控制在12000尾/亩左右;条件一般者,投放密度应控制在8000尾/亩左右。以草鱼鱼种为主的养殖模式中,搭配鲢鳙鱼应占草鱼投放量的1/4左右。投放大规格鲢鳙鱼,更有利于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4.提高草鱼鱼种的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营养。应根据草鱼鱼种的营养需求配制专用饲料,而不用鲤鱼饲料。草鱼长期以草为食,表现出对植物性蛋白饲料[蛋白饲料是一种饲料,指饲料绝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含20%)、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不包括18%)的饲料,营养丰富。]有良好的利用率。在草鱼的饲料配方中,应以植物性蛋白饲料为主,以动物性蛋白饲料为辅,二者版比例以4~5∶1为宜。为防止草鱼生长过程中出现营养过剩的现象,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的粗蛋白含量应保持在28%~30%。在草鱼鱼种的养殖前期,投喂饲料的蛋白含量可高一些,而在养殖的中后期,饲料的蛋白含量可适当降低。在配制草鱼鱼种饲料时,应采用草鱼专用预混料,并特别注意氯化胆碱的添加量。为防止维生素的缺乏,有条件者可通过添加优质草粉(如苜蓿粉等)给予补充。青饲料[青饲料(也叫青绿饲料、绿饲料),是指可以用作饲料的植物新鲜茎叶,因富含叶绿素而得名。]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的投喂则可以弥补人工配合饲料的不足,是十分经济有效的办法。
5.控制颗粒饲料的投喂,及时补充优质青饲料。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根据草鱼鱼种的生活习性和发病特点,合理调整配合饲料的投喂量。鱼苗投放后,应足量投喂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当草鱼鱼种体长达6cm而进入食性转化期时,及时补充浮萍等青饲料。从草鱼鱼种的食性转化期一直到农历的白露,为草鱼鱼种疾病的高发期,应严格控制颗粒饲料的投喂量,日投喂次数以2次为宜,并适当增加各种优质水旱草的投喂量。白露以后,水温有所降低,草鱼鱼病的高发期已过,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足量投喂颗粒饲料,并一直坚持到冬季停止投喂为止。
6.加强水质的调控和管理。草鱼鱼种喜好生活在水质较清新的环境中,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水质条件。养殖前期,要定期加注新水;养殖中后期,随着池塘鱼类负载量的增加,要定时开动增氧机增氧,保持水体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8月以后,随着投喂量的增加,水质逐渐变肥,要通过定期泼洒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和适量换水的方法来调控水质,降低有机物含量,控制水体氨态氮含量在0.1mg/L以下,**酸盐含量在0.02mg/L以下,水体透明度在25cm以上。
7.完善防病措施,科学使用药物。在草鱼投放1天~2天后,及时施用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消毒水体。6月~7月,全池泼洒杀虫剂1次~2次,用以杀灭寄生虫。每隔半个月交替使用生石灰、二**氯对水体消毒1次。对投喂的青饲料,要用浓度为1ppm~2ppm二**氯进行彻底消毒。针对豫西地区草鱼鱼种养殖过程中肝胆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的特点,在7月以后,应投喂由黄连、黄柏、黄芪、板蓝根、茵陈、甘草等组成的中草药药饵,并辅以Vc、VE等药物保肝、护肝,每隔半个月投喂1次,每次连续使用3天~5天。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日常管理,发现疾病及时治疗。养殖中后期,每隔10天左右对鱼体肝、胆、肾等内脏**进行1次检查,防止病变的发生。治病时,力求对症用药,防止滥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