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河蟹稻田的环境特点介绍


将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作为养蟹水体,有其一系列不同于池塘和湖泊水体的特点。

(1)稻田养蟹:应加高加宽田埂[田埂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tián gěng,田间稍高于地面的狭窄小路,也叫埂子意思是田间的埂子,用以分界并蓄水。],提高水位:稻田水位较低,一般有3—7厘米,深者也不过15厘米左右,而且水位的升降变化是根据水稻不同发育阶段的需要而变化。这对养蟹既有有利的一面,水浅[岁暮百日晴,江水三寸浅。]便于脱壳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溶氧丰富,也有不利的一面,水浅、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变化大,因此养蟹稻田,应该加高加宽田埂,千方百计提高水位。

(2)合理利用稻田养殖工程设施:由于稻田水浅,水温受气温影响较大,在夏季有时水温可达41℃以上,昼夜温差可达4.5—14.6℃,而河蟹适宜的生长水温条件为10—30℃,22—28℃是河蟹生长的最适条件,当水温10℃以下或30℃以上时,河蟹的摄食能力明显减弱,水温高于35℃时则出现明显不适,水温达39℃时,河蟹则会昏迷并逐渐死亡。解决稻田水温温差大的办法是利用合理的稻田养殖工程设施。

(3)增加冲水[冲水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chōng shuǐ,意思是重要水道。]频率:为了使河蟹顺利蜕壳生长,除开挖一定量的蟹沟和蟹溜外,还应增加冲水频率,高温季节几乎要每天冲换1次水。

(4)稻田溶氧充足:尽管水浅,但水中溶氧量还是很充足的。据观察,5—10月份河蟹的生长期内,田水的溶氧一般都达到过饱和状态[饱和状态在电子科学技术中,饱和状态是指晶体管的一种低电压、大电流工作状态(即开态).]。从稻田养鱼实践来说,鱼类从来没有因缺氧而有活动不正常的表现,河蟹的情况,也比较相似。

(5)稻田有丰富的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生物可满足需要:稻田水、土、光、热、气等非生物[非生物的范畴非常宽广,如光、温度、水等等。]因子和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功能上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对河蟹生长总的来说是有利的,尤其是提供大量的动植物饵料,比较充分地满足了河蟹对饵料营养的需要。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