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产研究所袁博士从事大水面花鲢主养模式研究已有3年,在几个大中型水库及湖泊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中,就花白鲢养殖的一些新观念、新方法进行了试验,普遍增产50%以上,并且养殖成本较低,以白鲢为主的养殖模式斤鱼成本1.2元左右,以花鲢为主的养殖模式斤鱼成本1.6元左右。渔乐丰现就大水面养殖的一些技术要领介绍如下:
一、花鲢养殖现代新观念
1、一次培肥,肥水施肥[施肥,是指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
2、充分发挥自养和异养体系的作用,增加肥料、碳源[是微生物生长一类营养物,是含碳化合物。]、有益菌[有益菌一般是指在人体肠胃生长的、对人体健康起到正面作用的细菌或真菌。]的投入,以扩大花鲢饵料来源,即有机腐屑和生物絮团,实现花鲢生长快、产量高的目的。
二、鱼种的准备及放养
鱼种的投放数量与目标产量是相对应的。如以花鲢为主,计划净产量600斤/亩,并且当年全部上市,需投放1斤以上花鲢鱼种90尾,1.5斤/尾30~40尾,投放白鲢鱼种0.5斤/尾30尾左右。
三、施肥、调水技术要领
1、施好底肥。早春水温较低时,要求毎亩施鸡粪(腐熟发酵后)200~300斤。
2、首先一次将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培肥,以后少量多次不断追肥。施肥的品种和用法用量为:碳酸氢铵[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化合物,呈粒状,板状或柱状结晶,有氨臭。]每次每亩10公斤,或氯化铵[氯化铵,简称氯铵。]7~8公斤化水全池泼洒;6~9月用尿素,每亩2公斤,选择晴天下午5~7点全池干撒;磷肥[磷肥以磷为主要养分的肥料。]可选择过磷酸钙每亩5~10公斤或水立肥每亩2公斤;碳源每亩2-3公斤;有益菌可选择活水素、芽孢、EM菌等每亩200克,必须晴天活化后(浸泡2小时)再施用[施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shì yòng释义:1. 施行,实行。],在池塘出现死鱼的情况下不能施用,必先治病,再施用菌种。值得注意的是,磷肥、碳源、菌种都必须先化水,再全池泼洒。追肥间隔时间为:尿素、碳源3~5天一次,磷肥5~7天一次,有益菌10天左右一次。
四、注意事项
1、总体控制水体肥度,防止泛塘,要求水体透明度控制在20~25cm。
2、注意检测水质和水质调控。水体PH值中午不能超过9,如过高,用芽孢和碳源调水;氨氮控制在0.2~0.3mg/L;**酸盐在0.05mg/L。一旦发现水体异常,要及时做好水质调控,使水体长期保持肥、活、嫩、爽。
3、防水体毒素过重,定期(高温期半月一次)用硫代硫酸钠或应激解毒灵解毒。
4、碳源和磷肥的施用不受天气影响,但*雨天用量需减半。尿素(其它氮肥)、有益菌必须选择晴天施用。十月份后,氮肥可选择氯化铵、碳酸氢铵等。
5、施肥后不来肥的情况,针对不同原因造成的,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如因浮游动物过多,采取局部杀灭的办法解决。清晨时,沿池库周边半米范围内杀虫,可选择氯氰菊脂+阿维菌素[阿维菌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用药量按水面的三分之一面积确定用药量。如因老水造成,采取加新水和光合细菌等调水解决。
五、两个具体要求
1、养殖中期捕鱼1~2次上市,减轻单位水体鱼负荷。
2、实行花白鲢高产模式的大水面,年初必须针对具体湖库情况做出水产养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