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河蟹养殖技术管理关键措施



  进入6月,气温逐渐上升,临近盛夏高温季节,河蟹已达快速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阶段,6月份的河蟹养殖管理具有要求高,难度大的特点,现就有关重点工作介绍如下:

  一、青虾[青虾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虾亚目,长臂虾科,沼虾属。]捕捞及生态环境[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 -shengtaihuanjing]的营造

  继5月份青虾捕捞上市以来,6月份要继续做好蟹池套养青虾捕捞上市工作,在用地笼起捕青虾过程中,同时要检查河蟹生长及病害情况,若发现地笼中有活力差及病蟹应及时诊断与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控制、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结合。

  6月份应对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进行1-2次解毒,对池塘底质进行2-3次改良,利用底质改良剂对池塘四周及投饵处进行改良,创造良好的底部环境.要做好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的养护工作,板田上水草长势不好的池塘应在水草区域适度施肥,水草不足区域要及时补种或移植,争取做到池塘中水草蔬密相间,合理布置,池塘生态环境良好。围网种植轮叶黑藻的池塘应视其水草生长情况决定围网撤除,环沟深处的伊乐藻[伊乐藻是一种优质、速生、高产的沉水植物,原产美洲。]应进行部分清除与移栽,防止高温季节因水草腐烂而败坏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从而引发疾病,在清除伊乐藻过程中,应做到少量多次,边改底边清除,防止池塘底层有毒有害物质泛池败水。6月份应全塘投放批量优质活螺蛳,可改善水质与保护水草的生长,营造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

  二、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投喂与水质管理

  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河蟹有一次蜕壳过程,六月份河蟹摄食量已较大,第三次蜕壳结束后应及时调整投饵量,日投喂量一般应控制在其存塘量的8%—12%左右,饵料的投喂重点以小鱼为主,日投喂量应根据河蟹放养密度等情况确定,小鱼每亩可达2.5斤以上,并搭配适量的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小麦、豆粕、玉米、黄豆、蚕豆等,动物性饵料所占比例应不低于60%。部分进水不便的塘口应降低小鱼投喂量,增加颗粒饲料等饵料量。河蟹养殖池水质应保持鲜、活、嫩、爽,河蟹池水位应视池塘水草生长情况逐步加深,2-3天可加水一次,6月中旬蟹池平均水位应达50cm以上,至6月底,一般要求蟹池达较高水位,在6月份一般可泼洒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一次进行水质调节,要求每米水深每亩用生石灰10斤左右,适度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由于河蟹活动量增加,如果投喂不足或者水体水质调节不好等原因可能会造成池水浑浊,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如调整饵料数量、品种,调节水质,增加水位,适量施肥、使用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制剂等相应措施,保持池塘水质清爽,水质清瘦的池塘应考虑适度肥水,池水透明度保持在50cm左右,有利于河蟹的健康生长。

  三、河蟹的病害防治

  6月份是河蟹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应结合养殖过程中饵料投喂、水质调控、水体生态环境营造等开展防治工作,在利用药物防治中,河蟹第三次蜕壳结束后要求对蟹池全塘采取杀虫、内服外消全面清消一次。梅雨季节对池塘可进行1-2次消毒,减少水体病菌的产生。进入6月以后是微生物制剂在蟹池中广泛应用阶段,也是微生物制剂应用效果较好的时期,可定期对蟹池应用,一般7-10天左右应用一次,既可调节水质保持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可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