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与河蟹稻田溷养试验


2003年我们在凌海市建业乡利用15亩稻田[稻田:生长水稻的水田;种稻的田。]黄颡鱼与河蟹混养试验,获得成功,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一、稻田的选择与工程建设[《工程建设》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唯一面向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专业技术杂志(双月刊),它由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冶金科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主办-gongchengjianshe]  

1.稻田的选择 
水源充足,水质适宜,排灌方便,雨季不淹,旱季不干,土质要保水、保肥。稻田面积为15亩,稻种选用辽粳207。  

2.工程建设 
稻田四周挖环沟,环沟距稻田埂距离1米,环沟上口宽2.5米,下口宽1.5米,沟深1米。为了便于鱼蟹在稻田中活动、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环沟之间开挖“田”字型支沟,环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20%。进排水口设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进排水口安装两层防逃网。稻田四周田埂围40厘米高的塑料布做防逃设施。  

二、蟹、鱼苗[也叫“鱼花”。]的放养  

1.蟹苗投放[投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 tóu fàng,是指用甩、撒的办法放置。] 
5月20日稻田插完秧开始肥水,5月30日投放扣蟹,投放规格[常指生产的成品或所使用的原材料等规定的质量标准,常用在制造学和物理学中。]为150只/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投放数量为500只/亩。  

2.鱼苗投放 
6月10日开始放养鱼苗,苗种规格5—6厘米,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鱼苗放养前用30%—5%的食盐水浸洗消毒,以杀灭鱼体体表的细菌和寄生虫。  

三、驯化及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投喂  

黄颡鱼为杂食性偏肉食性的鱼类,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前,鱼苗入池2天后即开始对黄颡鱼鱼苗进行驯化,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新鲜野杂鱼肉糜,添加15%玉米面粉作为黏合剂。在环沟拐角处每亩设置2个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台,饵料台用细网布制成,大小1米×1米。随着鱼苗个体的增长,亩设置饵料台1个,需要注意的是,设置饵料台的池角处应扩大环沟面积,以便鱼、蟹摄食及水质的清洁。驯化阶段饵料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1%—3%,一般3~7天就能上台,上台摄食后,根据日摄食量投放一定数量的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不低于38%—40%),逐步达到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3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6%,同时减少投喂次数到每天投喂两次,饵料粒径(直径3毫米以上)根据鱼体的大小进行调整。  

投喂做到“四定”。日投喂3次,早6时,中午11时,晚7时;日投喂2次,早6时,晚6时。  

观察鱼的吃食过程,以每次投喂在1小时内吃完为宜。食场定期消毒,每周清理食场一次。每半个月用10克/米³的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消毒食场一次。  

四、日常管理  

坚持早、中、晚三次巡池,每天认真观察鱼、蟹活动、摄食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注入新水(每7天注排水一次),注排水量[排水量是用来表示船舶尺度大小的重要指标,是船舶按设计的要求装满货物——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为池水总量的1/3。每半个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调节池水的pH值在7.8—8.4之间。用量为15~25千克/亩。  

五、病害防治  

除定期用漂**对饲料台消毒外,高温季节和生长旺季,每月定期施用0.2克/米³二**氯进行全池泼洒,能够有效预防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害的发生。用药时药量一定要准确,施药后注排水量可增加到2/3,便于改善水质。  

六、结果与讨论  

9月下旬开始收蟹,共收获450千克,亩产达到30千克,规格为13~14只/千克,价格20元/千克。10月中旬放水收鱼,共收获900千克,亩产达到60千克,规格为7~10尾/千克,价格30元/千克。水稻亩产400千克,实现产值3000元/亩,利润1500元/亩。  

实践证明,黄颡鱼对养殖水体环境适应性强,产量稳定,市场需求缺口较大,商品鱼销售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非常适宜我地区稻田渔业开发。  

养殖中肥水的原则是以施有机肥为主,追肥为辅,切忌将化肥洒在鱼沟内。施药的原则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蟹对农药的毒性特别敏感,应尽量不使用农药。(辽宁凌海市水产研究所田晓萍、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赵希纯、凌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张慧延)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