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蛋鸡体质好、生病少、产蛋多、效益高就一定要从三个方面、五个关键点入手,突破固有的饲养观念、养殖模式,顺应现代蛋鸡新品种的营养要求、管理特点,抓关键、抓细节,科学养殖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养好蛋鸡的五个关键点(一)
三个方面包括:产蛋前,初产至30周和蛋鸡产蛋期;五个点是产蛋前的35天体重[体重body weight为 *体或穿着已知重量的工作衣称量得到的身体重量。]大化,9-10周(12周前)胫骨长度与体重的“双达标”,开产前性成熟时体重达标或稍超标;初产到30周低采食量情况下高营养浓度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满足;产蛋高峰期四季配方的调整与应用。
一、蛋雏鸡[雏鸡:刚孵出的鸡。]35天体重大化:35天体重与开产体重密切相关,5-6周体重不达标的鸡,开产体重偏低,性成熟时容易体不成熟;35天的体重与品种遗传潜力的发挥密切相关,35天体重越大,品种的遗传潜力在产蛋期就会发挥的越;35天体重还与免疫**的发育密切相关,35天体重愈大,淋巴、脾脏、法氏囊等免疫**发育就愈完善,特异免疫后的免疫应答良好,终生死淘率低。这就是35天定终生。由于世界蛋鸡育种朝着小型化、节粮型迅猛发展,蛋鸡35天的体重变小(海兰褐羽由380克变为2011年的340克),采食量下降、对营养要求增高(我国NY/T33-2004商品代蛋雏鸡0-8周营养标准为粗蛋白19%,代谢能[“代谢能(metabolic energy)”是对应于生命运动的能量形式,是生物体直接用来建设自身或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形式。]2850大卡/公斤,蛋氨酸0.37%,赖氨酸1.0%;海兰2011年要求0-3周粗蛋白20%,高代谢能2922大卡/公斤,蛋氨酸0.48%,赖氨酸1.06%),传统的日粮很难满足蛋雏鸡早期营养需要。养殖实践常常出现营养虽然达标,但是由于肠管发育的不完善而出现消化**性下痢、饲料消化吸收差,体重难以达标;要不营养不达标,使得蛋雏鸡早期的达标更加困难。为此我们就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件事:
1.顺应高营养要求和蛋雏鸡早期肠管发育不完善的实际情况,在0-15日龄左右使用膨化处理的营养丰富的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颗粒饲料使用过长出现换粉料后不适应而采食量下降,发育迟缓现象;使用时间太短换料,往往与断喙重合或相近,影响采食量、放大了换料应激。饲料不仅要满足现代新品种的粗蛋白等营养需要,而且一定膨化、超微粉处理,便于雏鸡的吸收利用。现在国内大型饲料企业北京峪口、山东众成、和美华集团等都有优质开口料,请大家选用。
2. 35前自配饲料要添加优质植物油满足营养需要。传统的玉米、豆粕型原料调配育雏期饲料,在不添加高能量优质植物油的情况下,粗蛋白、代谢能很难同时满足。为了满足营养,促进早期雏鸡发育,在35天前好添加1-1.5%的大豆油等优质植物油脂,豆粕添加也不应该低于30%,好使用46%蛋白的脱皮豆粕。由于雏鸡出壳后面临温度、速度、营养供应模式的改变,面临免疫、雌雄鉴别、长途运输、断喙的应激,面临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机能不健全、消化**容积小的矛盾,面临免疫空白期的高死亡,也面临着为了35天定终生做准备。所以在0-15天,大家好选择和美华高营养、易消化、抗病力强的,具备卵黄般营养的开口料——雏禽宝。此阶段绝不要添加麸皮等粗纤维含量高的原料,绝不要使用肉雏鸡510等饲料饲喂蛋雏,否则会牺牲鸡一生的产蛋性能。
3.采用特殊的光照[①光线的照射,是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程序,增加采食时间与采食量: 1-3天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一种物理术语,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光通量。]5瓦/㎡; 4-7天(4-35天23小时光照, 35天后每天降低2小时光照,40天达到自然光照),23小时光照,光照强度3瓦/㎡;8-11天23小时光照,光照强度2瓦/㎡;12天-35天23小时光照,光照强度1.25瓦/㎡;35天后每天减少2小时光照,40天达到自然光,光照强度1.25瓦/㎡。好使用白炽灯泡,灯泡离地面1.8-2米,且注意下层笼内光照情况,光照不足要额外安装灯泡增加光照。
4.饮水、分群。一定饮符合鸡生理需要的16-19℃的凉水,水温超过24℃,影响饮水量,进而影响雏鸡采食量。我国除东北、西北等寒冷地区外,一年四季符合人饮水标准的深井水可以直接给鸡饮用,完全没有必要使用凉白开。寒冷地区可以利用在育雏舍提前1-2天预热的桶内水与刚打出的水混合使用。为了保持水的清洁,防止水温随鸡舍温度升高,在前15天要每天换水4-6次。要使用水盘至断喙后5天;要使用*头饮水器双供水,*头要至少15只鸡一个。在早期上笼为了保持做够饮水、采食位置,好不要上一层鸡,要一次上中间、上面两层,且要早分群,在14天结合免疫分群完毕。
5.温度、湿度。高温、低温育雏都不重要,不同体质的鸡苗对于温度的感受不一样,要根据鸡的表现调整温度,要有1/3鸡张嘴呼吸,低于这个数就要升温,高于这个比例说明温度过高。昼夜温差重要,好维持在2℃左右;相对于温度人们不重视湿度,湿度前3周要保持65-75%,特别是前2天绝不要低于65%,但是多数养殖户做不到,养殖影响机体健康,呼吸道疫病增多。增加湿度可以采用喷水,自动加湿器等办法。
6.取暖模式。传统的把取暖炉安置在鸡舍内的做法不可取,这不仅跟鸡竞争氧气,容易造成雏鸡缺氧,体质变差,还容易发生呼吸道疫病。为此要采用外置暖风炉或火道、火炕等加热方法。
7.通风。鸡有气囊且与外界、长骨骨髓腔相连,本身对空气质量要求比哺*动物要高,稍不注意会引起气囊炎及全身败血症。为此一定在每间鸡舍设置大约30厘米×50厘米的地窗,在屋顶设置外露1.5米,直径11厘米的塑料PIC管做拔气管,在3天后逐渐开启部分地窗与天窗通风,也可以在天窗位置安装负压抽风机。保持空气清新,没有刺鼻、刺眼的异味重要。
8.添加粗砂粒。鸡没有牙齿,必须依靠坚硬的粒状物与肌胃的收缩挤压、研磨消化食物。早期雏鸡饲料没有颗粒状的石粉等物质,为了锻炼肌胃,促进饲料消化吸收,要从15天起在饲料添加0.3%的粗石英质砂粒,直到70天前后饲料添加颗粒状石粉,取代其功能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