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场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种蛋[[breeding egg] 可用于孵育繁衍幼禽的各种禽蛋,即受过精的蛋。]的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率。可引起种蛋孵化率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在生产中如果能尽早找出引起种蛋孵化率下降的原因,就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蛋鸡孵化率低的原因,蛋鸡孵化率低的防治。
蛋鸡孵化率低的原因
1、种鸡的原因
①公母比例
一般本交公与母的比例为:轻型鸡1:12~15、中型鸡1:10~12、重型鸡1:8~10,这样可使蛋受精率[标准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指受精蛋数占入孵蛋数的比例, 一般95%以上。]提高。
②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或不同品系的孵化率不同。近交种蛋孵化率低,杂交种蛋孵化率高。
③种鸡周龄
母鸡初产期的蛋孵化率低;在30~42周龄母鸡产的蛋孵化率高;以后随周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约在45周龄后,孵化率降低2%~5%。
④母鸡产蛋量
鸡的产蛋量与孵化率呈正相关,即鸡群产蛋量高其孵化率也高。那么,影响产蛋量的因素也同样影响孵化率。
⑤种鸡营养
日粮中营养不全如缺乏维生素A,孵化初期死胚增多;缺乏B族维生素,蛋白稀薄,孵化中期死胚增加,弱雏增多;矿物元素钙、磷、锌、锰等缺乏,孵化率也会降低。缺乏维生素D,孵化后期胚胎[胚胎是专指有性生殖而言,是指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合子之后,经过多次细胞**和细胞分化后形成的有发育成生物成体的能力的雏体。]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率高。
⑥种鸡管理
鸡舍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通风及垫草的状况**,造成舍内卫生较差,种蛋受到污染,从而影响孵化率。
⑦健康状况
种鸡感染蛔虫、鸡白痢、鸡支原体等病均影响孵化率。有些疾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等,可以通过带菌母鸡经蛋传染尤应注意。
2、种蛋的原因
①蛋的品质
裂缝、污秽、畸形、太大、太小的蛋孵化效果不佳。
②种蛋的保存
短期保存种蛋对孵化率的影响不大,但保存期延长就会导致孵化率不断下降。保存种蛋的温度太低,相对湿度不足,通风**,翻蛋不当,都影响孵化率。种蛋受冻、受振以及消毒不严,均可造成胚胎早期死亡增多,胚胎发育受阻,孵化率降低。
3、孵化条件的原因
①温度
孵化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发育,严重时造成胚胎死亡。
②湿度
孵化湿度过大过小,都影响蛋内水分代谢,胚胎死亡率高。
③翻蛋
孵化中翻蛋不当或完全停止翻蛋,卵黄容易粘附于蛋壳膜上,影响胚胎运动,造成胎位不正,导致胚胎死亡。
④通风换气
孵化中通风**,会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胚胎死亡率增高。
⑤供电不稳
在供电不稳的地区或孵化器[孵化器是原指人工孵化禽蛋的设备,后引入经济领域,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出现故障,使孵化中停电时间过长,造成温度降低和机内温度不均匀,使胚胎发育受阻甚至全部损失。
4、孵化期胚胎死亡的原因
①胚胎前期死亡
孵化前6d胚胎的死亡率占入孵的1%~3%,若超过这个范围,说明我们的孵化存在问题。从孵化的角度讲,造成胚胎的早期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种蛋熏蒸消毒不当(浓度太高,时间过长)和孵化前期温度过高。夏季孵化,种蛋从温度较低的蛋库中取出,未经逐渐升温处理,而直接孵化,会因温差太大,蛋壳表面出现冷凝水现象,此时若进行熏蒸消毒,往往会造成鸡胚胎早期死亡。
②中期死亡
若7d~12d胚胎死亡占入孵蛋的5%左右,一般可视为正常情况,造成鸡胚胎大量的死亡一般与孵化温度过高、通风**、翻蛋不正常有关,其中翻蛋不正常是鸡胚胎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③后期死亡
温度过高,小头向上孵化和通风**可引起后期死亡偏高,孵化正常时,胚胎后期死亡率不会超过入孵蛋的5%。
5、其他原因
①人工光照
孵化期间连续进行人工光照,将降低孵化率。
②孵化器
孵化器(机)的类型不同,尤其是使用陈旧、坏损或未经检修的孵化器,势必影响孵化效果。
蛋鸡孵化率低的防治
一、仔细对种蛋进行检查
1.外观检查检查蛋的形状及大小是否正常,蛋壳颜色是否符合品种要求,蛋壳质量是否能满足孵化条件。
2.贮存和运输如果种蛋的贮存温度过高,会使胚胎提前发育,导致胚胎在孵化早期死亡;温度过低,会冻裂蛋壳,冻死胚盘,甚至引起系带断裂和散黄;如果种蛋的贮存时间过长,会使气室增大,胚盘与蛋壳膜粘连。种蛋在运输过程中剧烈震动也会造成系带断裂和散黄、气室移动,甚至震破蛋壳。
3.病情检查检查种蛋有无来自种鸡的**影响,如种鸡是否有病、鸡龄是否过大或过小、有无近亲繁殖情况、饲料营养是否全面、饲料质量是否能满足要求。
二、认真了解孵化过程
1.温度检查孵化机[孵化机是指人工模拟卵生动物母性进行温湿度翻蛋等条件经过一定时间将受精蛋发育成生命的机器,主要用途于种蛋孵化、胚胎发育、养殖场、孵化场、孵化厂、养鸡场、个人孵化、家庭孵化、单位孵化、学校孵化、生物孵化、胚胎孵化、学校、生物公司、特禽孵化、家禽孵化等。]内温差是否过大,门表温度计是否准确,孵化阶段实际孵化温度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超温报警系统是否灵敏,有无超温现象出现。
2.通风检查孵化机是否装有排气管道,结构是否符合要求,孵化15天以后孵化机的通气孔是否全部打开,风扇转向、转速是否正常和稳定。
3.翻蛋检查孵化14天以前的翻蛋角度、次数是否符合要求。
4.其他了解孵化过程中是否有机器故障、停电现象的发生,如果有此类情况发生,则了解情况发生时的胚龄、持续时间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如何,室内通风、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三、检查孵化技术的实施情况
1.检查孵化操作实况,查阅孵化记录,了解是否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均提供了适宜的孵化条件。
2.了解孵化人员是否掌握并切实运用了“看胎施温”及眼皮测温技术。
3.了解孵化人员的责任心如何,检查有无过失性责任事故。
4.根据照蛋情况查找原因利用灯光**种蛋来观察胚胎发育是否正常,判断温度是否得当,并通过观察气室大小,了解湿度是否适宜,依靠照蛋还可区分无精蛋、正常胚蛋、异常胚蛋和裂纹蛋等。
四、种蛋3次照蛋的异常表现及发生原因如下:
1.孵化5天时“头照”异常
①种蛋的受精率正常,胚胎发育略快,死胚蛋增多,血管出现充血现象。通常是孵化温度较高所致。
②种蛋的受精率正常,胚胎发育略慢,死胎少,通常是孵化温度偏低所致。
③种蛋的气室大,死胎多,多出现血线和血环,有时其粘于蛋壳上,散黄多,“白蛋多”。通常是种蛋贮存时间过长所致。
④胚胎在小头发育,大头朝下,通常是种蛋先天畸型所致。
⑤胚胎发育参差不齐。通常是机内温差大,种蛋贮存时间明显不一致,或种蛋源于不同鸡群所致。
⑥破裂蛋多,胚胎大量死亡且死亡时间不集中,散黄蛋多,气室可动,系带断裂多,通常是种蛋受到剧烈震动或受冻(存放温度零度以下)所致。
2.孵化11天时“二照”异常
①尿囊血管提前“合拢”,死亡率较高。通常是种蛋孵化前期温度偏高所致。
②尿囊血管“合拢”推迟,死亡率较低。通常是种蛋孵化温度偏低、湿度过大或种鸡偏老所致。
③尿囊血管未“合拢”,小头尿囊血管充血严重,部分血管破裂,死亡率高。通常是孵化过程中温度过高所致。
④尿囊血管未“合拢”,但不充血。通常是孵化过程中温度过低、通风**、翻蛋异常、种鸡偏老或营养不全所致。
⑤胚蛋发育快慢不一,部分胚蛋血管充血,死胎偏多。通常是孵化机内温差大,局部超温所致。
⑥胚胎发育快慢不一,血管不充血。通常是种蛋贮存时间明显不一所致。
⑦鸡头位于蛋小头。
⑧孵蛋爆裂,散发出恶臭气味。通常是种蛋污秽或孵化环境污染所致。
3.孵化17天时“三照”异常
①“封门”延迟,气室小。通常是温度偏低或偏高所致。
②“封门”提前,血管充血。通常是温度偏高所致。
③不“封门”。通常是因温度过高或过低、翻蛋不正常、种鸡偏老、饲料营养不全或通风**等所致。
五、根据啄壳情况发现问题
1.啄壳时间与出雏高峰时间一样,某种蛋鸡的啄壳时间也应是相对恒定的。如果突然有一批雏鸡较正常提前或推迟啄壳,表明孵化温度可能偏低或偏高。
2.啄口位置与形状啄口位置应在蛋的中线与钝端之间。如果在小头啄壳,说明胎位不正;如果啄壳的位置在钝端很高的地方,说明雏鸡通过小的气室来啄壳,可能孵化湿度偏大;若啄口有血液流出,可能是孵化温度不当;如果啄口呈“梅花”状清洁小裂缝,则正常。
六、根据出雏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1.出雏高峰时间检查如果出雏高峰期较正常提前或推迟,表明孵化温度偏高或偏低。如果没有明显的出雏高峰期,这可能与机内温差大、种蛋贮存时间明显不一或种蛋来源于不同鸡龄的种鸡群有关。
2.出壳鸡检查观察雏鸡活力、健壮程度、体重大小和卵黄吸收情况,检查绒毛的色泽、长短及整洁度,喙、脚和跗部的发育情况。
①绒毛“胶毛”一般为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种蛋贮存期过长或翻蛋异常所致。
②雏鸡出壳拖延、软弱无力、腹大、脐收不全、“胶毛”,通常为孵化温度偏低或湿度过大所致。
③雏鸡干瘦,有的肠管充血并拖在外面,卵黄吸收**,通常为整个孵化期温度偏高所致。
④雏鸡出现无头颅、瞎眼、弯趾、鹦鹉喙、关节肿大等畸形症状,多与遗传、早期高温孵化或营养缺乏有关。
⑤腿脚皱缩、腿部静脉血管突出或口内组织色深且异常干燥,通常是出雏机湿度太低以及雏鸡在出雏机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引起的脱水症状。
⑥跗部色泽偏红,是出壳困难的表现。
⑦雏鸡喘息,多因孵化机内温度过高、缺氧或传染病所致。
七、根据毛蛋发育状况,系统分析不出壳的原因打开未出壳蛋检查,是全面分析雏鸡不出壳原因的关键,它不仅能提供各期的死胎率,继而找出不出壳的大致原因,而且能通过检查胎位情况,进行病理剖检组织**等方面来进一步查明原因。
随机取50~100枚未出壳蛋,用镊子轻敲大头,夹去蛋壳,依次确定胚胎大致死亡的日龄、原因、胎位及畸形情况。然后将蛋内容物倒入玻璃器皿中,观察羊水染色是否正常(正常为无色透明)、蛋白利用及卵黄吸收情况。再用棉球轻轻抹去羊水等胎体外物,用刀片轻剖鸡胎腹部,依次观察皮肤、肝、胃、心脏等组织**是否有充血、出血、水肿、萎缩、变性和畸形等生理病变。打开毛蛋检查时,只要分清胚胎死亡在哪一周,就能找出死亡的大致原因。
1.胚胎早期(1~7天)死亡此期的胚胎死亡主要与遗传、种鸡的健康状况、贮存及孵化条件等有关。种蛋受精率与早期死胎率也有关联,受精率越低,早期死胎率愈高。
①孵化厅内造成胚胎早期死亡的原因有:贮蛋条件不正常(一般要求种蛋在16~17℃环境中贮存不超过7天)、消毒不当(如熏蒸剂量不正确,在入孵后第4~96小时期间熏蒸)、蛋盘设计不合理(如蛋盘间距过小)而造成种蛋破损,或因翻蛋系统故障而造成的长时间不翻蛋或翻蛋角度不正常,孵化器温度过高或波动太大。
②孵化厅外造成胚胎早期死亡的原因有:种蛋在鸡舍受到污染(如窝外蛋),因产蛋箱设计不合理或操作不当而造成蛋破裂,收蛋不及时或鸡抱窝造成种蛋在贮存之前已经开始发育,蛋壳质量差,饲料中添加某些药物(如球虫净)或用药方法不当,营养问题(如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生物素等),种鸡感染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种蛋受精率低,来源于饲料、饮水等渠道的毒素太多等。
2.胚胎中期(8~14天)死亡此期种蛋孵化的死胎率一般较低,如果孵化器通风**或孵化温度、湿度及翻蛋不当则能造成此期死胎率偏高。遗传及营养已不再是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3.胚胎后期(15~21天)此期胚胎死亡主要与种蛋的贮存、运输、孵化条件、蛋壳质量等因素有关。
①孵化厅内造成胚胎后期死亡的原因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白痢等疾病,蛋壳质量差,营养问题如缺乏锰、生物素、维生素B12等。
②孵化厅内造成胚胎前期死亡的原因有:种蛋入孵前贮存期过长、贮存温度不适宜,孵化温度、湿度不当,孵化器或孵化室通风**,小头向上孵化,孵化头2周翻蛋不正常,落盘时蛋破裂等。
蛋鸡孵化率低的原因,蛋鸡孵化率低的防治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总之,提高孵化率是一件系统的工作,必须抓好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把好每一关,搞好每一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