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信鸽[信鸽,是是鸽子家族中的一种,是在鸽子中衍生、发展和培育出来的一个种群,最初主要用于通信,现代饲养信鸽,主要用于竞翔比赛。]多称为赛鸽,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信鸽都是经过多代的择优选育,归巢[热爱音乐的陆浩(王子鸣饰)从小在农村长大,大学毕业后他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留在了城市中,成了一名游荡于大小酒吧的歌手。]性、耐力、速度均强于普通家鸽。那么信鸽和普通鸽子的区别在哪里?新手怎样养好信鸽呢?
信鸽和普通鸽子的区别
首先,信鸽和家鸽子都是同一个祖先。通常,鸽子的归巢能力极强。异地远距离[远距离一般指汉语形容词,形容两地距离遥远;也指物理电学中的概念名词,常用于输电问题的解决与应用。]归巢定向[定向,一般指转向指定的方向,包括事物的方向性、动物主动调整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的空间位置的行为等方面。]、辩向(方位),因为归巢能力直接关系到生存,也无所谓有无强弱,这种能力是必须的,这种能力与生俱来,它们是--本能。信鸽的远距离定向归巢能力并不“神奇”,举凡鸟类都具备,不是经过学习和训练得来的,先天就有。
但是,本能也是遵循“用进废退”原理的,长期不用,本能也要退化。鸽子为人类驯养,已有数千年,在人们的干预下,它们的本能,也有变化。比如家鸽的分支之一观赏鸽[观赏鸽,也叫玩赏鸽、看鸽,是三大鸽子品种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类鸽子的远距离定向归巢本领的高超与否,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能飞就行,长得让人赏心悦目就行,绕舍飞翔能识得家门即可,祖先遗传下来的定向归巢本能,长期不使用,趋于退化,实际上,许多观赏鸽品种本身,压根儿就是人们“制造”出来的。肉食鸽也是人类制造出来的家禽新品种,因为身大肉肥,许多肉鸽品种失去或基本失去了飞行能力,变成了“落地”鸽,或者,终生被养在配对繁殖笼中,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家鸽子了。
信鸽的远距离归巢本能显然还保存着。人类也“干预”了信鸽,培育出许多外观明显不同的信鸽品种和品系,信鸽的模样,也与野生鸽子有了明显的差别。虽然人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信鸽的定向归巢能力,但是,“干预”的后果已经显露了出来。我们首先建立这样一种标准,即认为信鸽的远距离定向能力一点也没有退化,实际上,信鸽的异地定向能力,实践中检验,与距离巢地的路程远近关系不大,换句话说,即使将信鸽运到很远的地方开笼放飞,信鸽依然可以轻易地测定出家巢所在的方向。举个例子,1991年5000多羽上海信鸽从2720公里之外的新疆哈密市放出,鸽群“盘头”也不用打,照直往东方疾飞而去,近3000公里的距离,信鸽的定向感觉,仍然清晰。
这说明三个问题:
①家鸽当中的信鸽品种,定向能力仍然强劲;
②信鸽的定向功能,不以距离的远近而出现明显的变化;
③信鸽在竞翔过程中丢失,除了非自然的因素,与定向功能的关系不大,是别的方面的退化,导致了信鸽的不归。凡事没有化的,如同有极个别的观赏鸽,放飞成绩并不比信鸽差,有的信鸽个体,定向能力和适应异地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极差,竞翔中飞错飞反了方向,也是事实。
不经训练信鸽也能归巢的特别是曾经飞过路的老鸽,显示竞翔功能比较稳定和老到。第二年第三年龄,不经训放,直上500、700甚至1000公里,有时表现的比冲劲十足的幼鸽还可靠还。随着年龄的增长,信鸽的定向本能日渐成熟,鸽子的心理素质也稳定了,不经过训练,也能顺利完成一定的竞翔任务。尤其是超远程竞翔,谁曾经将参赛鸽送到1000、1500甚至2000公里的距离上专门去“训放”了?只要鸽龄合适,自有成年鸽子凭借定向本能寻向寻路归巢。上海鸽友借给北京鸽友的种鸽[种鸽是专门用于生产下一代仔鸽的专用鸽。],养了多年,繁殖了不少的幼鸽,一朝逃笼,不知去向,5天后电话询问,没见回来;10天后再打电话,曰回来啦,放心吧!一千公里呐,啥时“训练”的?那么,不用训练了?还得训!为什么?家化了。家养鸟类,不拿出去训放,信鸽自己已经没有自动长途飞行的**和习惯了,只是终生家飞,绕家盘旋而已,不拿出去训放,信鸽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远距离定向寻巢功能,这项功能的“开关”都没有机会打开。30、50公里外出觅食然后归巢的本能都得不到使用,都不必使用,纯粹是家化的鸟。幼鸽期间如果从不运出去短途训练,适时锻炼,信鸽连应付陌生环境的心理素质都不具备,何谈竞翔?也就成为家鸽了。主要是针对幼鸽而言,起两种作用:一为训练心理素质,入笼不慌,上路颠簸不慌,行车噪音不慌,笼中拥挤不慌,地磁感应不断的位移变化不慌,开笼后每一次见到的都是陌生地形也不慌,此时,你的家鸽、信鸽的身份,才变成名副其实的赛鸽。一为训练身体素质,只要不放路,10年的家飞,也不如一次短距离的训放给信鸽的心理、生理两方面造成的影响大。偶尔见到一羽训放返巢的过路鸽,划过鸽舍上空,你看那飞姿,那速度,那神情,那高度,那遇到大群势家飞鸽后视而不见的傲气,那临近己巢时拢翅从高空“杀”下来时的气势,还有那“砰”的一声砸到巢门踏板上后的架势和表情:翅膀微耸,脖颈略略后仰,眼睛半睁半闭,瞬膜半收半放地翻弄几下,眼砂跟着光芒四射,头猛的一昂,随着360度的急速旋转,穿透力极强的咕噜声也随之爆发┅┅还是那句话,你10年不放路的鸽子,能见到这般景象?该不该放,为什么放,信鸽种质的潜能,也会在合理的训放之后,得到的发挥。如果只在笼子里养上十年,就是再的血统也退化了。所以训练是很重要的。
一句话,家鸽子经过长期挑选和训练就能成为的信鸽,信鸽长期圈养起来,它本身的潜能不能发挥,也会逐步退化为家鸽子。
新手怎样养好信鸽
一、引进种鸽擦亮眼
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工薪阶层鸽友,刚刚养鸽,首先面临的是引种问题,引进什么样的种鸽,适合哪项距离的比赛,要做到心中目标明确。这将直接关系到鸽舍的走向。
什么样的血统都有好鸽子,但要根据当地比赛的需要,山区平原鸽子发挥就不一样。
经常接触在当地鸽会,俱乐部飞得比较好的前辈鸽友,跟他们结交,增长养鸽的知识水平。
要想引进谁的鸽子,先侧面了解他人的使用情况,适合飞行的距离,天气下能进高名次,子代有无遗传能力。看一个鸽舍的种鸽好坏,主要看他支援给其他鸽友的鸽子飞得怎么样。人品鸽德是否有口皆碑,能否给你提供养鸽的帮助。
拍买公棚获奖鸽也有诀窍,好能拍名人的经常公棚获奖鸽主的鸽子。
天落鸟也有不错的鸽子,如果是决赛天气不适合飞行所掉下来的鸽子,很多快鸽子也折翅其中,需要我们慧眼识珠。
千万不要把两只不明根底的鸽子配在一起,增加未知数。
二、种鸽调理
种、养、训,把种放在首位说明什么?没有好的种鸽,所作育出来的幼鸽要想在赛场上争金揽银,谈何容易。有了好的种鸽配对前调理很重要,种鸽不在状态作育的幼鸽良莠不齐。现在好多鸽刊、药商把配对前怎样用药说得都很清楚,这就要我们养鸽新手认真根据情况采取措施。
留心观察种鸽的眼睛、精神状态。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种鸽的眼有神,瞳孔变小,粪便小而成型。雄鸽变得更加雄伟强壮,雌鸽变得更加秀气可人,此时配对应不会令你失望。
种鸽配对后下蛋的前三天减少打扰,下蛋后三天观察是否受精(夜晚可用手电照,用心握蛋小心鸽嘴啄破鸽翅把蛋打碎),鸽蛋是否光滑、胎心是否暗红,内血丝是否粗壮明显。幼鸽出壳蛋内血丝多少,蛋壳破碎是否整齐,鸽*是否丰富,幼鸽要食是否强烈,身体弱小,易感染毛滴虫的坚决淘汰。有这样一句名言“幼鸽从一出壳比赛就开始了”。
三、幼鸽开家
当幼鸽长到二十天大小时,在巢箱内放入一个小食罐,放入幼鸽粮食,父母鸽进食时大多数小鸽也学会自己吃食了(放入食罐一是减少父母鸽进食的压力;二是让幼鸽肠胃道提前适应)。幼鸽长到24天,抓出放到跳台上让其观察室外环境,学会钻活门、饮水,为家飞早做准备,经过几天的训练幼鸽已经学会进食饮水钻活门。幼鸽长到25-30天大时,跟父母鸽隔离,放入幼鸽棚全天开棚饲养,这时的幼鸽已经开始振翅欲飞,千万不要让其受到惊吓而展翅,更不要强制家飞,应随意让其停留,减少外界干扰,以免迷飞。
经过十几天后幼鸽强壮,听懂进食的口令,自飞时应限制好是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下午三点到五点家飞即可。此时过路鸽比较少,不易把幼鸽带失。
再过十几天幼鸽已经熟悉四周的环境,并能飞行很长时间,此时下午可跟鸽群并放,如能坚持一小时以上,早晨跟鸽群外出已无大碍。
四、赛前训放
幼鸽成功开家后,能跟大鸽群飞行一小时以上就可以训放了(三个月以后更好,此时幼鸽身体就比较强壮了),训放前要让幼鸽识笼,在笼内关上几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以免撞笼伤条。第一次训放好不要超过10公里,选择晴朗天气,开阔的地域,附近有标志*建筑物的地点,由老鸽带领。如果第一次训放太远,幼鸽惊吓途中若跟其它鸽群合群,易迷失。
每一站新距离,都要由老鸽带领,空距不要相隔太远,每一站低不少于3-5次,直至幼鸽能单独飞回。
赛前训放好采用扇形放飞法,就是以本棚为中心向鸽会放飞方向45度延伸。因为赛鸽归巢路线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要根据鸽子身体情况实施放飞计划,努力把鸽子放醒。
信鸽和普通鸽子的区别,新手怎样养好信鸽就是以上的内容了,信鸽养殖新手一定要了解信鸽的生活习性,才能养出健康的信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