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以来,肉鸡养殖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疾病,它几乎符合鸡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病症状。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鸡精神萎靡,不愿走动,排黄白绿色稀便-剖检可见心包炎[心包炎是指心包因细菌、**、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而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和渗液,以及心包粘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变。]、肝周炎、腹膜炎[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等症状,投喂治疗[通过主观看法,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并作出明确判断。]大肠杆菌药物,无效或效果很差,甚至在实验室做药敏试验几乎没有高敏药物,即使药敏圏相对较大的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效果也不理想,导致反复用药不果,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对于该病有人认为是流感、新城疫[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等**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也有人称为顽同性大肠杆菌病,说法各不一样,但是均没有好的治疗方案。
从2007年开始关注该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过程,并且通过不断的实验找到了解决该病的方法。就该病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案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一、发病特点
1、该病发病迅速,从发现临床症状到完全形成包心包肝,多不超过48小时。发病和死亡的鸡只肌肉丰满,羽毛颜色接近正常,不同于一般大肠杆菌病死亡的鸡只。
2、剖检病死鸡只露出的包膜很湿润,似刚出锅的凉皮,不同于普通的大肠杆菌病包膜。大部分鸡腹腔内有少量的白色或**液体。2011年前发生该病的肉鸡脏器包膜全部为白色,从2012年后开始有部分病鸡的包膜颜色为黉色。
3、重要的是:所有发生该病的鸡解剖后虽有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气囊炎等大肠杆菌病症状,但没有剖检后特殊的标志性的臭味,因此,我们把它叫做“三炎不臭”。在2012年春天以前发生该病的病鸡尸体,解剖后除了三炎症状,腹腔内还会有一股很浓的血腥的味道(但不是鱼类的那种腥味)。2012年夏天开始,也有部分病死鸡只腹腔内除了三炎症状外,没有任何气味。2012年冬天以前,在临床上几乎没有发现该病有复发现象,但是从2012年的冬天开始,部分地区出现一批鸡发生两次以上的现象。
二、治疗方案
1、发病鸡均表现上述此症状的,治疗用大杆净配合瘟疫康散,连用3天,第4天即可完全康复。
2、发病鸡既表现上述症状同时又表现常见大肠杆菌病症状时,除上述治疗方案,还应加入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即可。
3、根据发病鸡群的实际情况配合对症治疗的产品,防止继发感染。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找到发病规律,提前预防,便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