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坏死[坏死(necrosis)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杆菌[杆菌一般呈正圆柱形,也有近卵圆形的,菌体大多平直,亦有稍弯曲的,菌体两端多钝圆,少数是平截状或尖突状。]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病鸡排出黑色间或混有血液的粪便,病死鸡以小肠后段粘膜坏死为特征。鸡坏死杆菌病的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怎么治疗呢?本文为大家介绍鸡坏死杆菌病的防治,内容如下:
鸡坏死杆菌病的防治
病原
魏氏梭菌(Clostridiumwelchii)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土壤、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污水、粪便及人畜肠道内均可分离到。该菌是两端钝圆的大杆菌,没有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有荚膜是本菌的特点。可形成芽胞,呈卵圆形,位于菌体**或近端,不比菌体大。革兰氏染色阳性。此菌为严格厌氧菌,易于生长,发育迅速。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光滑隆起的大菌落,表面有辐射状条纹,呈现双重溶血环,内环完全溶血,外环不完全溶血。该菌可产生外毒素,用液体培养物离心后的上清液接种小鼠,每只腹腔接种0.5ml,约在18~24h内死亡。
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仅见鸡发生本病[古医书名,提出:“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肉鸡、蛋鸡均可发生,尤以平养鸡多发,育雏和育成鸡多发。肉用鸡[词语 肉用鸡拼音ròuyòngjī 注音ㄖㄡˋㄩㄥˋㄐㄧ基本解释◎肉用鸡ròuyòngjī[meatchicken]供食用的鸡的品种,如九斤黄引证解释主要供食用的鸡品种,如九斤黄。]发病多见2~8周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炎热潮湿的夏季多发。该病的发生多有明显的诱因,如鸡群密度大,通风**;饲料的突然更换且饲料蛋白质含量低;不合理地使用药物添加剂;球虫病[球虫病是一种对家禽肠道有损害的寄生虫病。]的发生等均会诱发本病。一般情况下该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不高。
临床症状
此病常突然发生,病鸡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长可见病鸡精神沉郁,羽毛粗乱,食欲不振或废绝,排出黑色间或混有血液的粪便。一般情况下发病鸡只较少,如治疗及时1~2周即告停息。死亡率约2%~3%,如有并发症或管理混乱则死亡明显增加。
防治措施
抗生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据报道,用0.1%氯霉素或0.04%痢特灵拌料投服可明显控制新发病例的出现,1周内疫情得到平息。有的认为林可霉素对人工发病及自然病例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用量为每吨饲料添加2.2~4.49连续饲喂,不但可以预防和治疗本病,而且可促进肉鸡生长,提高饲料报酬。有的选用庆大霉素饮水,按10mg/kg体重,每天2次连服5天。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的同时,鸡舍卫生条件要改善,认真做好兽医卫生消毒工作,减少密度,加强通风,搞好饲养管理等项工作对迅速控制本病是非常重要的。
对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只抗病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并做好其他疾病的预防工作。平养鸡要控制球虫病的发生,对防制本病有重要意义。
此外,国内研究者通过培养物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试验以及血清学检查等项研究,证明引起鸡坏死杆菌病的病原均属C型魏氏梭菌。鸡坏死杆菌病的防治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养殖户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