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冬散喂蛋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现在的养殖技术提高,大多数养殖户都开始采取规模化养殖。但是农村还是以散养为主,散养也有一定的好处,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今天给这些问题得到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产蛋率低而不稳
 ;;走访的十几个鸡场[正确诊断正确诊断是正确用药的基础,如果发现鸡有病即用药,一种药无效时,就更换另一种,再无效时再换药,这种治疗方法多半是失败的。]和电话咨询的多数鸡场,进入冬季以来,产蛋率均不理想。一般在30%左右,高者不足50%,有的甚至20%,而且起伏较大,低而不稳。
 ;;2.鸡蛋品质下降
 ;;鸡蛋品质主要表现在鸡蛋蛋壳的厚度、坚固度、蛋壳表面清洁度[清洁度最早的历史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也可以用符号Sa表示。]和蛋**泽等方面。一些鸡场鸡蛋的蛋壳厚度和坚固度降低,出现薄壳蛋、砂皮蛋和软壳蛋;一些鸡场蛋壳的清洁度普遍较差,沾满粪便和污染物;多数鸡场的蛋**度大幅度降低。由放牧[放牧,家畜饲养方式之一。]期的9个以上罗氏单位降到8个以下。
 ;;3.疾病有所抬头
 ;;一些鸡场出现呼吸道疾病,一些鸡场出现体内外寄生虫病,个别鸡场偶然发生马立克病(内脏型)。
 ;;二、原因
 ;;由于不同鸡场的具体情况不同,问题比较复杂。但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圈鸡过晚
 ;;产蛋鸡要求温度范围是8~27℃,适温度是13~24℃。假如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是表示环境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方法有干球温度法、湿球温度法、黑球温度法。]过低,不仅降低产蛋率,而且还会导致采食量增加,营养的无谓损失。正常情况下,当环境温度低降到5℃左右时,就应将在野外放牧的鸡圈回鸡舍[鸡舍是指鸡栖息的地方,按饲养对象分,有核心鸡舍、种鸡舍、育雏鸡舍、育成鸡舍、蛋鸡舍、肉鸡舍、环境安全型畜禽舍鸡舍等。],并在鸡舍的朝阳面增加与鸡舍面积等同或大些的塑料棚作为运动场。可是,有些鸡场至今仍然在室外放牧,夜间鸡舍没有任何保温设施。
 ;;2.光照[①光线的照射,是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时间短
 ;;调查发现,很多鸡场鸡舍的光照时间天天不足12小时(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有些在野外建造的鸡场没有电源,根本没有补充光照。
 ;;3.喂料量不足
 ;;一些鸡场沿用放牧期补料的数目和方法,天天补料在50~75克,少数到达100克。这对于没有保温设施,仍然处于野外放牧的产蛋鸡来说,其营养是远远不够的。
 ;;4.营养失调
 ;;一些鸡场配料随意,有啥喂啥;有的鸡场按照笼养鸡标准配料;也有的鸡场购置本地所谓的“柴鸡专用料”;还有的鸡场看到目前饲料价格较高而用廉价原料,营养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严重不足、蛋白能量失衡、矿物质比例失衡、必须氨基酸[氨基酸是羧酸碳**上的氢**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两种**团。]和非必须氨基酸失衡等。
 ;;5.缺乏自然蛋黄增色物质
 ;;进入枯草期,尽管有时蛋鸡在野外放牧,但不能获得含有大量叶绿素的青绿饲料,影响蛋黄的色度。;;
;; 6.鸡舍环境不佳
 ;;一些鸡舍没有保温设施,造成舍内温度低;有的密封严密,透风**、湿度大,有害气体浓度增加,病原微生物孳生;有的治理粗放,应激现象不断等,都是造成产蛋性能低而不稳以及疾病增加的原因。
 ;;三、对策
 ;;1.增加光照
 ;;产蛋鸡对光照有较强的依靠性。由于冬季自然光照时间较短,人工补充光照是必不可缺的。应根据鸡的日龄和产蛋阶段,将光照逐渐调整到适合的时间,使产蛋高峰期光照时间维持在16小时。生产中可采取早晨补光或夜间补光,或二者结合。但无论哪一种方式,应与补料相结合。
 ;;2.科学配料
 ;;生态放养的鸡种多数选择地方鸡,其适应性和抗病力较强,活动量[;此词条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贡献知识的乐趣。]大,但产蛋性能与现代鸡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其饲料营养水平应针对鸡的品种和生产特点而灵活把握。根据笔者多年试验和实践经验,制定了河北柴鸡饲料营养推荐指标。
 ;;3.增加喂料量
;根据气温、鸡的活动量、野外自由采食量和鸡的产蛋率,酌情补充饲料。一些鸡场看到鸡的产蛋率低,限制补料量,结果饲料投喂量越少,产蛋率越低。根据笔者经验,由于本饲养方式鸡的活动量较大,在冬季保温较好的情况下,河北柴鸡的日补料量应比笼养中型蛋鸡高10~15%。在保温**的情况下,饲料的补充量还要增加。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