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蛋鸭时常常会有10%到20%的丹鸭出现不产蛋或者产蛋少的现象,这是因为饲养管理或者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基本情况相同时,大多数病人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是相近的,但也有少数人会出现与多数人在性质和数量上有显著差异的反应,如高敏性反应、低敏性反应、特异质反应。]的原因导致的。为了提高鸭鸭的产蛋率和降低饲养的成本,应该制定淘汰蛋鸭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就可,逐渐的淘汰掉低产的蛋鸭。具体方法如下:
1、体瘦膘差、习惯性产软壳蛋、产畸形蛋、踱行等有病或者残疾的蛋鸭。
2、当手提着鸭颈的时候,鸭子双脚上下不断划动,就要及时淘汰,高产鸭子两脚伸直,不摆动。
3、体态过于肥胖,贪吃贪卧的懒鸭。
4、体躯短、翅膀基部与腿跟部只相距3-4指,高产鸭一般相距4指以上。
5、羽毛蓬松无光泽、胸背狭窄的蛋鸭。
6、高产鸭的耻骨末端容纳3-5指,只能容纳2指需要淘汰。
7、头大颈粗短、向上方凸起不明显、且平、嘴短而窄、
8、泄殖腔[泄殖腔(cloara)早期胚胎腹面结构。]干燥且小、皱纹多。
9、换羽次数多、时间长且早。
10、超过3年以上的饲养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