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核黄素[维生素B2(化学式:C17H20N4O6,式量376.37)又叫核黄素,微溶于水,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加热是稳定的。]缺乏症是一种营养缺乏病,缺乏的主要营养物质是B2,主要特征是幼禽的趾爪向内蜷曲,两腿发生瘫痪。下面为大家介绍蛋鸡核黄素缺乏症的病因和防治方法。
一、蛋鸡核黄素缺乏症的病因:
常用的禾谷类饲料中核黄素特别贫乏,每公斤不足2mg。所以,肠道比较缺乏微生物的家禽,又以禾谷类饲料为食,若不注意添加核黄素易发生缺乏症。核黄素易被紫外线、碱及重金属破坏。另外也要注意,饲喂高脂肪、低蛋白饲粮时核黄素需要量增加;种鸡比非种用蛋鸡的需要量需提高1倍;低温时供给量应增加;患有胃肠病[胃肠病,肠粘膜和胃黏膜发炎,可由多种引发因素,而患了该病,会出现多种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还可有发热、失水等严重症状,应及早治疗。]的,影响核黄素转化和吸收。否则,可能引起核黄素缺乏症。
蛋鸡核黄素缺乏症的病因和防治方法
二、 蛋鸡核黄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
雏鸡喂饲缺乏核黄素日粮后,多在 1~2 周龄发生腹泻,食欲尚良好,但生长缓慢,消瘦衰弱。 其特征性的症状是足趾向内蜷曲,不能行走,以跗关节着地,开展翅膀维持身体的平衡,两腿发生瘫痪。腿部肌肉萎缩和松弛,皮肤干而粗糙。病雏吃不到食物而饿死。
育成鸡病至后期,腿躺开而卧,瘫痪。母鸡的产蛋量下降,蛋白稀薄,蛋的孵化率[孵化率 (hatchability) 即受精卵的孵化比率。]降低。死胚呈现皮肤结节状绒毛,颈部弯曲,躯体短小,关节变形,水肿、贫血和肾脏变性等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有时也能孵出雏,但多数带有先天性麻痹症状,体小、浮肿。
三、蛋鸡核黄素缺乏症的防治措施:
对雏禽一开食时就应喂标准配合日粮,或在每吨饲料中添加 2~3g 核黄素,就可预防本病发生。若已发病的家禽,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核黄素20mg 治疗1~2周,即可 .
在雏禽日粮中核黄素不完全缺乏,或暂时短期缺乏又补足之,随雏禽迅速增长而对核黄素需要量相对减低,病禽未出现明显症状即可自然恢复正常。然而,对足爪已蜷缩、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经骨盆,并从坐骨大孔穿出,抵达臀部,然后沿大腿后面下行到足。]损伤的病鸡,即使用核黄素治疗也无效,病理变化难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