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南市场一个多月了,无论在网上网友的询问,还是在下面给肉鸡养殖朋友们解决疾病问题。我发现大部分养殖朋友对养殖技术管理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有很多甚至并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让我很担心,更有甚者是养了两三年同养殖一批是一样的结果,出同样的问题。这样的养殖风险太大了!为了能够让大家的养殖风险降低,养殖成功打下良好基础,下面我把我在养殖技术管理方面的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养殖技术管理基础解析

  养殖技术管理分为三个部分,一、棚舍[常用现成材料盖的带顶的简单构筑物,供牲畜或农场工临时住用。]管理,二、兽医保健,三、天气变化管理。

养殖技术管理基础解析(图)

  我们先来看下

  一、棚舍管理的具体内容:(从进鸡苗到出栏的变化规律)注意:(春、夏、长夏、秋、冬)不同气候的灵活掌握。

  1、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鸡苗进棚时要求棚舍温度35-38度,眼观以鸡苗均匀分布为参考,10%-15%微张口呼吸,维持三天。目的是加快鸡苗卵黄的快速吸收,减少弱雏。随着日龄的增长每三天降一度。2、密度:进苗育雏[晚成雏完全靠母鸟衔食饲养的现象叫育雏。]时以每平方米30-40只为准,育雏为十天,目的是让有存活力弱苗恢复。10天后开始扩鸡群、三天扩一次,到20天后每两天扩一次。

  3、湿度:育雏期10天湿度维持70%,中期10天湿度维持60%,中后期10天湿度维持50%,后期10天湿度维持40%。目的是减少呼吸道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生。7-6-5-4

  4、光照:育雏头三天用60瓦钨丝灯[钨丝灯,是以钨丝作为灯丝制成的白炽灯。],三天后换为40瓦钨丝灯,15天后换为25瓦钨丝灯。目的钨丝灯接近自然光,可促进鸡只生长。控灯的朋友,育雏三天后开始控灯,前十天,每天夜里控灯一个小时。十天后每天增加半小时,三十天开始减少,到三十五天恢复正常光照。目的是为了减少因鸡只快速生长,内脏**发育跟不上,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感染疾病。6-4-2-1

  5、通风:前期主要为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指的是利用自然风压、空气温差、空气密度差等对室内、矿井或井巷等区域进行通风输气的方式。],中后期为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育雏期通风以天窗换气为主,目的是为了防止,有害气体中毒,和适当调整温度。十天到二十天[二十天是佛教著名的**天神。]以棚舍纵向通风为主,当温度过高,鸡只张口多,可以适当开窗通风,以之字型通风为主。二十天后温度过高,综合所有自然通风方式,二十五天后温度过高配合机械通风。三十天后温度过高机械通风配合湿帘或雾线。目的是降温,供给鸡群充足的氧气为鸡群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空气环境。以人为本

  6、采食:育雏期采食以自由采食为主,前三天以料盘撒料为主,三天后换为小料槽,十天后换为中料槽,二十天后换为大料槽。目的是为了让鸡只快速生长,减少料的浪费。换算:只数乘天数乘0.01为当日采食量。

  7、饮水:育雏期饮水以自由饮水为主,育雏当天1000只鸡苗饮三十斤水。前期十天以小水壶为主,十天后换为水线,每三天提高一次水线高度。水线的*头要高过鸡站立头部两公分,以鸡抬头饮水为准。水壶的高度与鸡只的头部平行为准。目的是为了让鸡只能够充足的饮水,符合正常的生长需要。饮水量换算以料为准,一斤料,二斤水。水料比例2:1

  8、清粪:育雏期前十天,五天清一次粪,十天后到二十天每三天清一次,二十天后两天清一次,二十五天后一天清一次。目的是防止氨气过重,导致缺氧。同时可以通过粪便的清理看出鸡只对饲料的利用情况,和鸡只的健康情况,以便与及时作出有效的措施和方法。4-3-2-1

  二、兽医保健的具体内容:(从进鸡苗到出栏的变化规律)注意:(春、夏、长夏、秋、冬)不同气候的灵活掌握

  一)、**防疫:

  7天防新支二联苗饮水两倍量,点眼1.3倍量。建议油苗以新城疫[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单苗为佳0.3毫升/只鸡。

  14天防法氏囊[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饮水1.5-2倍量,滴口0.8-1倍量。针对法氏囊疫区建议调整防疫程序,改为6天防法氏囊0.8倍量,9天做新支二联苗和新城疫油苗。做苗后得法氏囊的地区,建议不做法氏囊**。

  21天防疫新城疫四系或**30两倍量,如鸡只大群有异样或部分鸡群有疾病建议不防疫。可选择替代**生物制剂(清新)应用。安全,。

  28天建议不免疫。35天也建议不免疫。因目前新流行病,多为此期高发,防疫风险较大。经临床走访多发现**毒性散发现象,既做了苗就得了同样的疾病,俗称**中毒。

  注意:做**时棚舍温度提高两度,维持3天为佳。防止因**应激引起鸡子发冷感冒。

  二)、药物防治程序:

  开口药,以净化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为主

  7天防疫后,以净化支原体和大肠杆菌为主

  14天防疫后,以提高抵抗力,防治球虫肠炎为主

  21天防疫后,以防治流感,气囊炎,大肠杆菌为主

  28天后,以防治新城疫,肠炎,肠毒综合症为主

  35天后,以防治流感,大肠杆菌为主

  40天后,以肠炎为主

  注意:以每七天为一次药物防治机会,避免重复用药造成成本增加/无耐药性非常规药除外。同时要求及时发现鸡群异常,及时诊断,及时防治避免误诊用药浪费,病情加重。

  三)、催肥营养:源汇催肥增料王以30天为分界。30天前,前期调节小鸡生理状态,减少弱苗,促进骨骼与**的生长发育。30天后,后期调节快速增重,增进采食,提高转化,特别是控灯的鸡只表现更为明显。

  三、天气变化管理具体内容:(从进鸡苗到出栏的变化规律)注意:(春、夏、长夏、秋、冬)不同气候的灵活掌握

  1、冷:主要是温度由高到低的过程,造成鸡只冷感温度低于机体所能承受的体温恒定点的一种表现。多为夏秋**温度下降,*,雨,雪,大风天气引起棚舍温度突变所致。进而引发感冒!当出现这样的天气变化时,要适当提升棚舍温度。加强各项管理,特别是保证鸡只正常呼吸的供氧量,防止闷棚憋死鸡或导致流感等疾病的发生。

  2、热:主要是温度持续升高,超过鸡只的热感温度,高出机体所能承受的体温恒定点的一种表现。多为春夏**温度上升,鸡只密度过大,棚舍通风差,长时间高温所导致。进而引发传支等呼吸系统疾病!当季节变化温度升高时,要降低鸡只饲养的密度,适当增加通风量,降低棚舍温度。防止因过热,防止闷热死鸡或引起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生。

  3、冷热交替:主要是温度忽高忽低的一种表现。多为春夏,夏秋,秋冬**天气变换不定,养殖朋友们养殖技术管理不到位所致。进而引发流感和传支等流行性疾病混感。当冷热交替出现时,保持稳定的温度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调整管理,防止**病和细菌性疾病混感的发生。

  总结:针对当前流行病,养殖技术管理的综合应用。

  当前主要是流感和传支混感,气囊炎,堵塞气管,堵塞肺脏细支气管,堵塞肺泡,大肠杆菌,腹膜炎特别流行。主要是因季节交替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快,养殖户怕鸡只感冒白天温度高不敢通风,不敢降温,前期和中期密度过大,长期冷热交替所导致的。防止方法是:保温通风,不在有恐惧心理,降低密度,缩小昼夜温差在机体体温适应范围内,对症用药!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