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贫血[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循环血液内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是由**引起的,以侵害雏鸡骨髓、胸腺和法氏囊[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并因此而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免疫抑制(英语:immunosuppression),是指对于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的一种疾病,其特征是再生障碍贫血和淋巴萎缩。
鸡传染性贫血的病原是一种**,**贫血因子、该**的直径小于25微米,核酸型为单股DNA的无囊膜。该**能耐受50%氯处理l5分钟;l0%**处理2小时;而80℃30分钟内即被杀灭;该**对酚、次氯酸盐敏感,鸡贫血因子的自然宿主为鸡,有报道说,传染性法氏囊**能引起鸡贫血因子的病性增强。在常规细胞培养[细胞培养也叫细胞**技术,在生物学中的正规名词为细胞培养技术。]物(包括CK、CEFF、VERO、CRFK、MDCK等)中不增殖,对鸡胚也无致死作用。贫血因子在PH6.5、6.8和7.0条件下,不凝集猪猴、绵羊和鸡的红细胞[红细胞也称红血球,在常规化验英文常缩写成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
鸡传染性贫血如何治疗
一、流行病学[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特点
鸡贫血因子可水平传播。垂直感染的鸡、污染的房舍、器具和人员,是水甲传播的传染源,水平感染通常只产生抗体反应,而不引起发病,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可发生感染并排毒,但不发病。本病主要经卵垂直传播,鸡对此病有明显的年龄抵抗力,主要发生在2~3周龄的雏鸡;人工接种,以1日龄雏鸡易感;1周龄雏鸡可感染,但不死亡,少数鸡可发生贫血。到目前为止卜,该病的病原只感染鸡,火鸡和鸭的血清中尚未检出其抗体,
二、临床诊断要点
病鸡的症状是在感染的l4~l6天发生贫血,表现皮肤苍白,羽色松乱;感染过程中体重降低。
三、病理诊断要点
**主要侵害骨髓和胸腺,出现骨髓萎缩;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贫血综合症和出血性素质等病征。解剖时,见血液呈水样;骨髓呈灰色或脂肪化呈淡**;法氏囊和胸腺萎缩;肝脏肿胀变色并有点状坏死;腺胃粘膜出血;严重者皮下、肌肉出血;肾肿大、退色。
血液学检查,见血细胞[血细胞又称“血球”,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细胞,能随血液的流动遍及全身。]比容降低至20%以下;红细胞数低于100万/立方毫米[棱长为1毫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毫米。];而白细胞则低于5000/立方毫米。
组织学病变主要见于骨髓和淋巴**,骨髓中造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和颗粒细胞)严重减少,几乎或完全被脂肪组织所代替;血周围淋巴组织巾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体积最小的白细胞,由淋巴**产生,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缺失;胸腺小叶中淋巴细胞严重缺失;皮质比髓质区更严重,感染8天后,小叶萎缩并被网状细胞和结缔组织占据;法氏囊雏襞中滤泡显着减少;皮、髓质萎缩。淋巴细胞严重缺失,并被增生的网状和上皮样细胞代替;脾的红髓中血细胞成分减少;髓鞘中网状细胞肿大;肝的血管窦扩大,含有大量渗出物,内有肿大的内皮细胞;其它**,包括腺胃、十二指肠、盲肠、肾、肺等,淋巴样组织中均可见淋巴细胞严重缺失。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血细胞容积显着降低和骨髓变成黄白色等,可得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傲实验室工作。
1、**分离、培养
感染鸡的所有组织和粪便中均能分离出鸡贫血因子,通常以肝脏为分离材料,加PBS(P+7.4)制成20%的匀浆,冻融3次,低速离心后取上清液在70℃处理5分钟,然后用10%氯仿宝温处理15分钟,再加适量抗生素,即可接种1日龄雏鸡或MPCCMSB细胞条。通过卵黄囊接种,鸡贫血因子也能在孵化4天的鸡胚中繁殖。但不造成胚脂死亡或特异的胚胎病变。
2、血清学方法
鸡血清和卵黄中的鸡贫血因子抗体,用血清中和试验可以测定,也可采用细胞培养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鉴别诊断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群体的病史可以初步说明是否感染鸡贫血因子。鸡传染性贫血初是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不是全血细胞减少症。同时出现胸腺和法氏囊萎缩。肿瘤**也能引起免疫应答下降。
马立克氏**和法氏囊病**可引起淋巴组织萎缩,但不引起自然感染的鸡发生出血;磺胺和霉菌毒素中毒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出血综合症,但不知这些中毒是否对鸡贫血因子的致病性有强化作用。
四、防治要点感染鸡贫血因子的鸡没有特殊治疗方法
抗菌素只能控制继发感染,已经证明,这种病主要是由亲代传给子代,并且主要是在产种蛋的初期。为了预防后代暴发本病,在生产种蛋前12周,有必要对亲代群体进行免疫,种鸡用鸡贫血因子饮水免疫已证明能有效地控制本病,在13~15周龄免疫,晚不得于收集种蛋前4~5周,以免通过种蛋传播**。在l3一一I5周龄,鸡贫血因子不会引起鸡的任何免疫抑制。
种鸡应进行EBW免疫,采用活苗或灭活苗免疫,使行代受母源抗体的保护,并做好以后的免疫工作。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早期感染IHD而产生的危害作用,因为早期感染IBD能强化鸡贫血因子的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