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养鹅要防疫什么病?
预防传染病包括小鹅瘟和**性肝炎。鹅瘟是一种雏鹅易感染的**,通常突然发病,死亡率高,最高可达90%,40日令时发病率最高。为预防鹅瘟,应在雏鹅出壳后24小时内接种相应的**。
预防传染病有小鹅瘟和**性肝炎。 鹅瘟是雏鹅最易感染的**,常是突然发病,死亡率较高,最多达90%,40日令发病率最高。 预防方法是出壳24h内注射**。
大规模养殖家鹅常见的病症主要包括:鹅新城疫、小鹅瘟、鹅流行**冒、鹅大肠杆菌病、鹅沙门氏菌病、鹅浆膜炎、鹅球虫病等。 鹅对青草中粗蛋白质的吸收率可达76%。养鹅饲料来源广、价格便、成本低。
用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万单位肌肉注射,每12小时1次,直至病症消除。小鹅瘟病。由小鹅瘟**引起雏鹅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急性渗出性肠炎,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死亡率也较高。临床症状。以3~8日龄鹅最易感染。
鹅的**性疾病涉及多种**,其特点、诊断与治疗是养鹅业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领域。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及中毒性疾病也是鹅健康的重要威胁,对鹅的生长性能和健康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合理使用兽药及生物制品,建立有效的检疫监测系统,是预防和控制鹅病的关键措施。
饲料供给:鹅以草食为主,应提供充足的青草和其他绿色饲料,如玉米。同时,确保饲料中包含适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满足鹅的营养需求。 疾病预防:鹅易患疾病,如禽流感、传染性喉头炎等。加强防疫措施,定期为鹅接种**,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日常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至关重要。
种鹅免疫程序是什么?
1、在一日龄时,对小鹅进行小鹅瘟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的肌内注射。 在十至十五日龄时,对小鹅进行小鹅瘟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的肌内注射;同时对鹅进行禽流感(H5亚型)灭活**的皮下或肌内注射,剂量按照鸡的1羽份进行。
2、~15日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液,肌内注射;禽流感(H5亚型)灭活**,皮下或肌内注射(鸡的1羽份剂量)。20~30日龄:鹅的鸭瘟弱毒**,肌注;小鹅瘟弱毒**,肌注或饮水。
3、鹅的免疫程序如下:雏鹅的免疫: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种鹅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但时间已超过100天,这类种鹅产的蛋孵出的雏鹅,在出壳后1-2天用小鹅瘟雏鹅活苗1羽份皮下注射免疫,7天后产生免疫力。
4、健康鹅群免疫程序。种鹅群:(1)雏鹅群: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种鹅后代的雏鹅,在出壳后1~2天内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
5、鹅的免疫系统通过接种**得到强化,这是防控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在大美鹅的养鹅培训中,采用程序化的预防用药方案,每只鹅的成本低至一元钱。 中亚达龙致力于鹅只健康,其产品“达美鹅1号”按照3%的比例(即每100斤饲料中加入3斤达美鹅1号)添加到饲料中,全天拌匀。
养殖肉鹅防疫流程。
鹅至4~10周龄时,应从育雏舍转移至生长鹅舍。 日常喂食应进行4~5次,晚上需额外加喂一次。将牧草切碎并与精料混合后置于食槽中,精料与牧草的比例应为1:4。
鹅防疫流程 鹅生长至4~10周龄,应离开育雏舍,转入生长鹅舍。一般每日饲喂4~5次,其中晚上加喂1次。
在养殖鹅时,可以选择散养或圈养的方式。在开始之前,需要将育雏舍清理干净,并铺上垫草进行首次消毒。在雏鹅到达前一天,再用百毒杀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对于刚出壳的鹅,温度控制至关重要。根据气候环境的变化,仔细调节温度,前3天内保持在28~32℃之间,之后每周降低2~3℃,保持25~28℃。
预防方法是出壳24h内注射**。鹅的**性肝炎,又称为流行性传染**毒性肝炎,发病日龄一周到3周龄比较明显主要症状是突然的不食,出现死亡,颈部羽毛蓬乱;眼出泪红肿,口流粘液,精神抑郁;腹部鼓胀,粪便稀薄灰色、黄白色。 死亡数量急剧上升,最高死亡率达80%,是当前危害雏鹅较重的传染病之一。
其中晚上喂1次,让鹅吃饱,并供足饮水。每天清扫圈舍,清洗料槽水槽,隔一天让鹅下水半小时左右。一般经15-20天催肥,待手**肌丰满、背部脂肪增厚时即可出售。防疫灭病:刚出壳的雏鹅,每只肌肉注射抗血清**0.02%毫升,预防鹅瘟。
严格的防疫措施 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可以为肉鹅的生长发育提供有利条件,并保证较高的成活率。这包括做好小鹅瘟的免疫注射和小鹅1月龄时的禽霍乱菌苗注射。
搞养殖避开一些禁忌,更容易成功,养鹅都有什么禁忌呢?
忌鸭鹅混养:一些养殖户错误地认为混合养殖可以预防疾病,但实际上,鸭子的抵抗力通常低于鹅,且更容易患病,导致疾病在混养环境中迅速传播。 忌无水养鹅:尽管一些现代化的养鹅场能够在无水的环境中养殖鹅只,但这并不适用于普通农户。
**忽视防疫工作**:防疫是养鹅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忽视了防疫工作,鹅群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因此,定期进行**接种,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及时处理病死鹅,都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忌无清洁饮水**:鹅是水禽,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提供清洁的饮水不仅可以促进鹅的生长发育,还能提高其免疫力。脏水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鹅患病。 **忌饲料单一**:鹅需要均衡的营养来支持其生长和产蛋。单一的饲料无法满足鹅的营养需求,容易导致营养缺乏症。
忌鸭鹅混养,有的养殖户会把鸭和鹅混在一起进行养殖,或者在鹅群里放几只鸭子饲养。很多养户认为这样能够预防疾病,实际上恰恰相反,因为鸭的抵抗力不如鹅,而且疾病比较多,这样混养很容易互相传染疾病。
忌讳无水养鹅 鹅是食草的家禽,长时间在陆地上吃草活动,一天中只有1至2个小时在水下,很多人就误认为养鹅不需要水,在旱地上也能养得很好。其实这是犯了大忌。
不要将鸭子和鹅混合饲养。有些养殖者可能会尝试将鸭和鹅放在一起养殖,或者在鹅群中加入几只鸭子,目的是为了预防疾病。然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鸭子的抵抗力通常低于鹅,且更容易患上疾病,混养可能导致疾病在群体中传播。 不要忽视水的供给。
养鹅的正确方法
选种和引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鹅种是成功养殖的第一步。优质的种鹅应具备良好的生产性能、适应性强、抗病力好等特性。引进种鹅时,应注意避免近亲繁殖,保持血统的多样性。 饲养环境:鹅喜欢干净的水域和宽敞的活动空间。
- **清洁**:定期清理鹅舍,保持干燥清洁,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健康监测**:定期检查鹅的健康状况,注意观察是否有疾病或寄生虫的迹象,并及时处理。 繁殖管理 - **性别比例**:合理的雌雄比例可以优化繁殖效果,一般推荐的比例是6:1或7:1。
在育肥前期和后期,应补充易于消化且营养均衡的全价配合饲料。颗粒料是更好的选择。补饲时应先喂精料后喂青料,以防小鹅挑食。随着日龄增长,可逐渐增加青料,减少精料。大约30日龄时可停止精料补饲,转而以牧草为主,但在出栏前20天左右应再次补饲精料,以增加肉质鲜嫩度。
饲料和牧草。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应选用优质小鹅专用饲料(特殊情况下可用小鸡料代替),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雏鹅的生长需要,而且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从而增加养鹅的经济效益。牧草可选用嫩黑麦草、苦荬菜等多汁青绿饲料,切碎后与精料拌和饲喂,供雏鹅自由采食,育雏期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2。
农户养雏鹅,有的先开食而后开水(初次饮水),有时雏鹅不能及时饮到水而发生脱水。开食过晚,雏鹅饥饿而过食大量饲料,引起消化**、糊*、下痢等疾病。正确方法应该在雏鹅出壳后24-36小时内运到育雏舍,稍加休息,**后即可饮水。饮水后有1/3的雏鹅有寻找食物表现时就可开食。
关于本次养鹅的防疫程序有哪些和养鹅预防疾病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