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的防治措施?
小鹅瘟的预防接种 在该病流行严重的地区,使用小鹅瘟弱毒**或小鹅瘟灭活**免疫种鹅,是预防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如未对种鹅进行免疫而雏鹅又受到威胁时,可使用小鹅瘟弱毒**免疫刚出壳雏鹅,或者使用小鹅瘟高免血清对刚出壳雏鹅进行被动免疫。
养种鹅、自繁自养的 预防措施主要是给种鹅注射**。注射时间是母鹅产种蛋前半个月至一个月,给母鹅注射小鹅瘟**,这样母鹅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鹅对小鹅瘟**具有免疫力。雏鹅孵出20~30天再给雏鹅注射小鹅瘟**。
防治方法:小鹅瘟的防治目前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防治,即注射**和高免血清,能收到较好效果。1.注射**。母鹅在产蛋前15~30天用小鹅瘟鸭胚化弱毒**进行肌肉注射。**的注射剂量是1∶100,即1毫升**加入99毫升生理盐水。注射于母鹅**肌肉或腿部肌肉。每只母鹅注射1毫升。
防治:搞好鹅舍卫生,及时隔离病鹅。按鹅每公斤体重用链霉素50-200毫克,或氯霉素10-30毫克,卡那霉素10-15毫克,壮观霉素30-40毫克,1次肌注,每天2次。也可用呋喃唑酮每只25毫克,拌入料中饲喂。5.鹅出败病。由巴氏杆菌引起。
喂鹅人容易感染什么病
鹅人容易感染的疾病包括:鸟类流感、禽流感、禽**性腹泻、鸟类白血病、传染性结膜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气管炎、鸟类瘟疫等。
霉菌毒素就是指霉菌在污染的食物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可以通过食品进入人体,引起人的急性或者慢性的中毒。主要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系统、造血系统,以及皮肤组织等等。霉菌中毒的特点是,它是一种低分子的化合物,性质非常稳定,而且耐高温,即使加热到340度,也不会把霉菌破坏掉。
大肠杆菌感染。牛和鹅一起养会造成大肠杆菌感染。养牛养鹅的冲突:会传染的,容易引发疾病交又感染,鹅的适宜生长温度在22-26度,超过26度生长会变得缓慢,所以夏季鹅舍的温度必须控制在26度以下。环境卫生:鹅舍要经常清扫,铺垫沙土,定期清毒,禁止仔鹅接触成鹅的排泄物。
鹅一般常见毛病有哪些
鹅裂口线虫病 由鹅裂口线虫引起。主要危害雏鹅,病鹅食饮减退,甚至废绝、嗜睡、发育迟缓,下痢、消瘦、衰竭死亡。(3)鹅大肠杆菌病 鹅的大肠杆菌病俗称“蛋子瘟”,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主要发生于成鹅,但近年来育成鹅也时有发生。
目前农村常见的鹅病主要有小鹅瘟、鹅鸭瘟、鹅禽流感、禽霍乱和球虫病等。(1)小鹅瘟 该病为由鹅细小**引起的雏鹅烈性传染病,多发于4~20日龄的雏鹅,30日龄以上的仔鹅很少发病。发病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夏季鹅群中常见的八大疾病分别为小鹅瘟、鹅副黏**病、鹅大肠杆菌病、鹅霍乱(巴氏杆菌病)、鹅曲霉菌病、鹅软脚病、鹅白痢、鹅中毒症。小鹅瘟:病鹅会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的水样稀便,鼻孔会流出浆性分泌物,治疗时可皮下注射小鹅瘟血清。
鹅的鸭瘟病。一般不会大面积流行,但在局部地区常见发生,小鹅尤为敏感。临床症状。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离群呆立、减食或绝食、粪便呈白色黏稠状下痢、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体温升至45~42%。防治。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几种鹅常见病防治要点。小鹅瘟 病原为细小**。流行呈现周期性,随着规模化养殖模式的推广,流行的周期性可能会出现变化,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肠道粘膜坏死,小肠和盲肠出现凝固性栓塞。现有**对种鹅防控效果较好,鉴于母源抗体的干扰需要对免疫程序进一步优化。
小鹅瘟 该病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废食、下痢以及共济失调等症状。一般出壳3--5天已发生,可以蔓延全群,1月龄以后的鹅一般不会发生。典型的病理变化为小肠形成栓子堵塞肠道。(一)症状 该病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3种病型。
养鹅如何预防疾病
1、疾病预防小鹅瘟活**免疫。鹅品种未接种小鹅瘟活**,或接种小鹅瘟活**100天以上。从该品种蛋中孵化出的雏鹅,在孵化后1~2天用1羽小鹅瘟活**进行皮下免疫,7天后产生免疫力。
2、防治: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防寒保暖。病鹅按每公斤体重用青霉素4万单位或氯霉素12-15毫克,肌注,每天2次,连用2天。磺胺嘧啶片每只每次0.25毫克,1次内服;敌菌灵按鹅每公斤体重30毫克,1次内服,每天2次。3.曲霉菌病。由烟曲霉和黄曲霉引起,多发于雏鹅。
3、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可以降低鹅病发生的风险。在鹅的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定期消毒制度,最好采取专人饲喂的方式,避免交叉传染现象的发生。鹅群的饲养最好采取“全进全出式”,避免不同群体之间的交叉传染。做好鹅病的免疫工作,预防几种致死性传染病的发生。
好了,关于养鹅有什么**感染和养鹅有什么**感染症状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