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状况下,鸭子行走不便,立足抖动,跗关节向内迂回,时有爬行等姿势,但吃食尚好的情况下可能是得了鸭子脱腱症。随着病情的加重,病鸭完全不能站立和走动,移动时用跗关节触地,甚至两翼支持着地面,由此造成肢体糜烂发炎,关节肿大变形。因为病鸭吃食艰苦,逐渐出现消瘦乃至死亡,到21日龄,发病率可上升到50%,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可达10%。此病大多在雏鸭期发生。发病原因主要饲料营养**[营养**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或饲养管理方法不当所致。
以下是防治方法:
一、留意饲养管理方法。请求舍内阳光充足,空气干燥,环境沉静不污染,饲养密度不宜过大。
二、合理搭配饲料品种,保证供应雏鸭所需营养成分。
三、圈养雏鸭应勤赶动,增大运动量[运动量(Amount of exercise)也称“运动负荷”,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耗的热量,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来决定运动量的大小。]。日夜赶动次数必需在7—8次以上。
四、一旦发病,应立即分群医治,以小圈疏散饲养,让每只病鸭都饮水和吃食。同时,应在饲料中,针对所缺营养成分,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