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是指鸡胚胎[胚胎是专指有性生殖而言,是指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合子之后,经过多次细胞**和细胞分化后形成的有发育成生物成体的能力的雏体。]母体外的发育,主要依靠外界条件,即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湿度、通风、转蛋等。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了鸡蛋孵化过程、鸡蛋孵化技术,养殖户们可以了解一下。
鸡蛋孵化过程
鸡蛋的孵化期是指鸡胚胎在体外发育成雏鸡[雏鸡:刚孵出的鸡。]的全过程所需的时间。鸡的孵化期平均为21天。孵化期因品种、蛋的大小、保存期长短和孵化温度等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一般蛋用型鸡的孵化期比肉用型鸡短;小蛋比大蛋的孵化期略短;种蛋[[breeding egg] 可用于孵育繁衍幼禽的各种禽蛋,即受过精的蛋。]保存时间长,孵化期略延长;孵化温度偏高时孵化期缩短,孵化温度偏低时孵化期延长。孵化期过长或过短都是不正常的,对孵化率[孵化率 (hatchability) 即受精卵的孵化比率。]和雏鸡品质都有**影响。
前十天的孵化过程。第1天,在入孵的初7.4h,即出现若干胚胎发育过程。4h心脏和血管开始发育:12h心脏开始跳动,胚胎血管和卵黄[卵黄(yolk),动物卵内贮存的一种营养物质。]囊血管连接,从而开始了血液循环;16h体节形成,有了胚胎的初步特征9体节是脊髓两侧形成的众多的块状结构,以后产生骨骼和肌肉;18h消化道开始形成;20h脊柱开始形成;21h神经系统开始形成;22h头开始形成;24h眼开始形成。中胚层进入暗区,在胎盘的边缘出现许多红点,称“血岛”。第2天,25h耳、卵黄囊、羊膜、绒毛膜开始形成,胚胎头部开始从胎盘分离出来,照蛋时可见卵黄囊血管区形似樱桃,俗称“樱桃珠”。第3天,60h鼻开始发育;62h腿开始发育;64h翅开始形成,胚胎开始转向成为左侧下卧,循环系统迅速增长。照蛋时可见胚和延伸的卵黄囊血管形似蚊子,俗称“蚊虫珠”。第4天,舌开始形成,机体的**都已出现,卵黄囊血管包围蛋黄达1/3,胚胎和蛋黄分离。由于中脑迅速增长,胚胎头部明显增大,胚体更为弯曲。胚胎与卵黄囊血管形似蜘蛛,俗称“小蜘蛛”。第5天,生殖**开始分化,出现了两性的区别,心脏完全形成,面部和鼻部也开始有了雏形。眼的黑色素大量沉积,照蛋时可明显看到黑色的眼点,俗称“单珠”或“黑眼”。第6天,尿囊达到蛋壳膜内表面,卵黄囊分布在蛋黄表面的1/2以上,由于羊膜壁上的平滑肌的收缩,胚胎有规律的运动。蛋黄由于蛋白水分的渗入而达到大的重量,由原来的约占蛋重的30%增至65%。喙和“卵齿”开始形成,躯干部增长,翅和脚已可区分。照蛋时可见头部和增大的躯干部两个小圆点,俗称“双珠”。第7天,胚胎出现鸟类特征,颈伸长,翼和喙明显,肉眼可分辨机体的各个**,胚胎自身有体温,照蛋时胚胎在羊水中不容易看清,俗称“沉”。第8天,羽毛按一定羽区开始发生,上下喙可以明显分出,右侧蛋巢开始退化,四肢完全形成,腹腔愈合。照蛋时胚在羊水中浮游,俗称“浮”。第9天,喙开始角质化,软骨开始硬化,喙伸长并弯曲,鼻孔明显,眼睑已达虹膜,翼和后肢已具有鸟类特征。胚胎全身被覆羽*头,解剖胚胎时,心脏、肝脏、胃、食道、肠和肾脏均已发育良好,肾脏上方的性腺已可明显区分出雌雄。第10天,腿部鳞片和趾开始形成,尿囊在蛋的锐端合拢。照蛋时,除气室外整个蛋布满血管,俗称“合拢”。
后十一天,第11天,背部出现绒毛,冠出现锯齿状,尿囊液达大量。第12天,身躯覆盖绒羽,肾脏、肠开始有功能,开始用喙吞食蛋白,蛋白大部分已被吸收到羊膜腔中,从原来占蛋重的60%减少至19%左右。第13天,身体和头部太部分覆盖绒毛,胫出现鳞片,照蛋时。蛋小头发亮部分随胚龄增加而减少。第14天,胚胎发生转动而同蛋的长轴平行,其头部通常朝向蛋的大头。第15天,翅已完全形成,体内的大部分**大体上都已形成。第16天,冠和肉髯明显,蛋白几乎全被吸收到羊膜腔中。第17天,肺血管形成,但尚无血液循环,亦未开始肺呼吸。羊水和尿囊也开始减少,躯干增大、,脚、翅、胫变大,眼、头日益显小,两腿紧抱头部,蛋白全部进入羊膜腔。照蛋时蛋小头看不到发亮的部分,俗称“封门”。第18天,羊水、尿囊液明显减少,头弯曲在右翼下,眼开始睁开,胚胎转身,喙朝向气室,照蛋时气室倾斜。第19天,卵黄囊收缩,连同蛋黄一起缩入腹腔内,喙进入气室,开始肺呼吸。‘第20天,卵黄囊已完全吸收到体腔,胚胎占据了除气室之外的全部空间,脐部开始封闭,尿囊血管退化。雏鸡开始大批啄壳,啄壳时上喙的破壳齿在近气室处凿一圆的裂孔,然后沿着蛋的横径逆时针敲打至周长2/3的裂缝,此时雏鸡用头颈顶,两腿用力蹬挣,20.5天大量出雏。颈部的破壳肌在孵出后8天萎缩,破壳齿也自行脱落。第21天,雏鸡破壳而出,绒毛干燥蓬松。
鸡蛋孵化技术
1.种蛋来源
健康种鸡是获得优质雏鸡的基础,种鸡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种蛋和雏鸡的质量。只有对种鸡群喂给营养全价的日粮,适时免疫,精心管理,才能保持种鸡健康良好的种用体况和繁殖能力,保证有高的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及孵化率。种鸡群的健康状况决定了种蛋的质量,也就决定了孵化的各项指标及雏鸡的质量。
2.种蛋的选择及保存
2.1、种蛋选择即使优良健康的蛋鸡所产的蛋也不都适合上孵,要进行挑选。种蛋要清洁无污染,蛋重在52克~68克之间,蛋形指数为0.72~0.75,比重在1.08左右,剔除钢皮蛋、砂皮蛋和皱纹蛋及碎蛋、裂纹蛋等,蛋壳颜色应符合本品种的要求。
2.2、种蛋保存一般种蛋保存以5天~7天为宜,好不要超过一周。特别是老龄种蛋更应该尽量缩短保存期。种蛋应该保存在有保温层和空调机的蛋库里,随时调节库内温度。温度在13℃~18℃(时间短采用温度上限,时间长则采用下限),相对温度保持在75%~80%(既能明显降低蛋内水分蒸发,又可防止霉菌孽生),还要保持蛋库的良好通风条件。
3.孵化条件的控制
3.1、温度温度是孵化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有恒温和变温两种施温方案。恒温1天~19天37.8℃,20天~21天36.5℃~37.2℃;变温孵化则是采用前高后低的用温方式,如1天~4天38.2℃,5天~7天38.0℃,8天~12天37.8℃,13天~15天37.6℃,16天~19天 37.4℃,20天~21天36.5℃~37.2℃。两种方法区别在于降温法必须是整批孵化时间,符合胚蛋对温度前高后低的要求。恒温法适合巷道式孵化器和箱体机分批孵化方式,能省电。我认为降温法孵化比恒温法效果好。对于鸡前期产的种蛋,孵化温度要高0.15℃或提前6小时~8小时入孵。20天~21天 37℃,产蛋中期(35~50周)种蛋理化特性优良,孵化用37.8℃,出雏用36.5℃~37.1℃,孵化期正好是21天;产蛋后期(50周以后)尽量减少储存时间,提前4小时~6小时入孵,孵化温度低0.1℃,出雏用37.2℃左右。温度是否合适可通过“看胎施温”方式来检验。
3.2、湿度适宜的湿度,初期使胚胎受热均匀,在后期利用散热和啄壳出雏。一般来说,入孵器湿度为50%~60%,出雏器湿度为65%~75%。对产蛋前期种蛋1天~19天降低孵化湿度为3%~5%,20天~21天湿度为70%;产蛋中期用正常湿度;产蛋后期1天~19天湿度调高3%~5%,20天~21 天出雏湿度为65%~70%为好。检查湿度是否合适,测量种蛋孵化过程中的失重量为11%~13.5%。
3.3、通风胚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通风可以提供胚胎发育需要的氧气,排出二**碳,使孵化器内温度均匀,驱散余热,按“前小后大”原则打开风门通风,我们的做法是1天~3天“关”,4天~12天“小”,13天~17天“中”,18天以后开到“大”一直到结束,但前期通风量大,并不会提高孵化率,只会浪费电能。
鸡蛋孵化过程、鸡蛋孵化技术的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养殖户们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浏览网站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或者到问答栏目进行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