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鸡得什么病,如果我们发现后及早的给鸡治疗,那么就会减少鸡的死亡率,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地面平养时雏鸡[雏鸡:刚孵出的鸡。]到15日龄后就要预防[预防是指预先做好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离主观预期轨道或客观普遍规律的应对措施,汉语拼音为yù fáng,注音为ㄧㄩˋ ㄈㄤˊ。]球虫[球虫(学名:Sphaerozoum fuscum)为球虫科球虫属的动物。]病,这是对鸡危害大的主要寄生虫病。急性暴发时大批死亡。如果当雏鸡养到15-45日龄时,正逢雨水较多季节或温暖潮湿的环境,就有利于球虫卵囊的发育则容易诱发球虫病流行。而饲养密度大,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和B族,饲养管理又差,都是发生球虫病的诱因,必须用药物预防,发生球虫病后要尽快治疗。
(1)氯苯胍(罗本尼丁)在饲料中混合30~60毫克/千克饲料;
(2)球痢灵(硝苯酰胺)在病鸡料中按0.0125%~0.025%;
(3)球虫宁(增效嘧啶)在鸡料中拌入万分之一;
(4)中药可用常山、柴胡合剂,以常山0.5千克,柴胡0.2千克的比例,加水5千克煎汁,1月龄[Moon's age从新月起算各种月相所经历的天数, 并以朔望月的近似值29.5日为计算周期。]雏鸡每只喂5~10毫升,连用3天。
(5)“马杜霉素铵”是我国近年新开发的球虫杀灭剂,商品名“抗球王”,对预防和治疗鸡球虫病效果显着,用量可根据厂家产品说明,均匀地添加在饲料内。
用抗球虫药时应注意:称量准确,拌混均匀,才能避免中毒;应常更换用药或调换新药,防止产生抗药性。随着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应用免疫技术防治球虫病。
这里再向养鸡户介绍一种用药简便,易购、不会发生药物中毒的预防方法。饲喂方法有两种:
(1)雏鸡1月龄内用大蒜切细按5%拌料,1~2月龄用青霉素[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按每只3000单位兑水,然后一半水拌料,一半水饮用,饮用水在2小时内用完。若已发病,第一次可按2000~3000单位/只肌肉注射,其后仍按此拌料与饮水。
(2)用痢特灵0.025%的比例拌料,至2月龄(1月龄仍喂些大蒜)。即可预防白痢病和球虫病及其他细菌性疾病。同时大蒜还可促进食欲,含有一些营养物质促使雏鸡健康生长发育。
防止白痢和球虫病更主要的是在高温高湿季节要保持鸡舍清洁干燥,经常消毒,保持通风换气。
禽出败亦是鸡常见急性传染病,有时鸡群中偶见死鸡,或见鸡精神萎顿,**一隅,闭眼打瞌睡,毛松翅垂,常把头插入翅膀内;鸡冠青紫色,排灰黄或绿色稀粪,1~3天即死,有些人误认为是鸡瘟,要尽快治疗,控制病情:
(1)每天3次,一次每只1~2万单位青霉素肌注;
(2)以0.4%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拌料,连喂3~5天;
(3)磺胺类药物0.5%~1%拌料内服,连用2~3天。
当然,3种方法不要同时使用,每种结束后再用另一种是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