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长舌[长舌,拼音为cháng shé,汉语词汇,指长长的舌头,比喻爱搬弄是非。]病是一种流行疑难杂症疾病,近年来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率极高,尤其是夏季,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严重,现小编整理出一些鸭长舌病什么原因,鸭长舌病如何防治资料以供广大养殖场户参考。
鸭长舌病什么原因
发病原因
1、鸭细小**[**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2、锰等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的缺乏等引起的营养代谢性疾病;
3、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缺乏引起的综合性营养代谢病,并且从而引起抵抗力下降而引发细菌**混合感染所致;
4、饲料或者垫料霉菌及毒素超标;
5、种鸭问题:品种退化造成的基因**性疾病;母源传播的垂直性传播疾病。
发病特点
1、明显区域性发病,从一个地区发生一例逐渐向周边扩散;
2、发病率逐渐提高,一个鸭舍发生本病后,批可能出现1%左右,第二批可能出现5%-10%,严重的可能会出现20%-30%的发病率;
3、发病一般在15-27日龄,早有7日龄发病的;
4、同一车的鸭苗,同样的饲料,同样的兽药,有的鸭发病,有的鸭不发病。
鸭长舌病如何防治
防治原则
鸭大舌病是以鸭细小**病为主因,侵害消化系统,破坏肠黏膜和肠道菌群后导致营养不能正常吸收继发的综合性临床疾病,发病率很高,治疗难度较大。该病的以预防为主,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并且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从改善生态环境着手,建立生物安全体系,设立户外运动场地,注重鸭舍内外的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实现全进全出。
注意鸭细小**无囊膜,要选择能杀灭细小**的消毒剂[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如醛类、络合碘、过**物类,普通的季氨盐类消毒剂没有作用。
调节机体营养平衡,提高机体的整体免疫力。
控制继发感染,纠正代谢紊乱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该病的蔓延,恢复正常生产性能。
防控措施
从传染病的几个流行环节来做好防控工作。
1、药物防控:芪贞增免颗粒+生命源+鱼肝油颗粒,连用7天,(每袋拌料200斤),可对本病有效控制,目前按本方案预防,没有病例发生。
治疗:黄芪多糖口服液饮水一次+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拌料3天,可有效控制此病。
2、进行环境消毒,阻隔病原入侵:整场实行全进全出。出栏后彻底清粪、冲洗棚舍、晾干,并彻底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每周禽舍内使用稀戊二醛[戊二醛, 分子式为C5H8O2,带有**性气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溶于热水。]溶液两次,每天中午进行适当通风。舍外也定期消毒。
3、保护易感鸭群:在疾病流行区域、有既往发病史的厂区在3日龄之前注射鸭细小****,7天开始产生抗体。
4、控制传染源[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及时淘汰病鸭,病死鸭做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5、加强饲养管理,控制温差和养殖密度。
以上就是鸭长舌病什么原因,鸭长舌病如何防治的全部内容了,在防控措施中,消除传染源是主要也是具操作性的,没有传染源就谈不上传播途径,就不会变得易感,主要是传染源也消除不了完全,希望养殖户尽大可能把各方面都做到位,能力所及的能控制鸭长舌病病原,维护自己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