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鸡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病在养鸡场中不断在蔓延和扩散,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加上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使治疗费用上升,严重威胁着养禽业的健康发展,给养禽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什么是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i)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的病型有胚胎和幼雏的死亡、败血症、气囊炎、心包炎、输卵管炎、肠炎、腹膜炎和大肠杆菌性肉芽肿等,危害养殖业严重的主要是猪大肠杆菌病、禽大肠杆菌病、兔大肠杆菌病等。病原是肠道杆菌科埃希氏属的大肠埃希氏菌(E***li),简称大肠杆菌。根据大肠杆菌的菌体抗原(O)、表面原(K)和鞭毛抗原[细菌的鞭毛蛋白,有抗原性、不耐热,与相应的抗体呈絮状凝集。](H)的组合不同,可将本菌分为不同的血清型[血清型又称血清蛋白型。]。由于常和霉形体病合并感染,又常继发于其他传染病(如新城疫、禽流感惑、传染性[传染性是指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的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巴氏杆菌病等),使治疗十分困难。目前本病已成为危害养业的重要传染病,常造成的经济损失。
感染大肠杆菌病后的症状
精神萎靡不振、采食减少或不食、离群呆立或蹲伏不动、冠髯呈青紫色、眼虹膜呈灰白色、视力减退或失明、羽毛松乱、*门周围羽毛粘有粪便、绿色或黄白色稀粪、蹲伏、不能站、不愿动或跛行、关节肿大、肝肿大、肠道粘膜出血和溃疡、心包发炎、腹腔积有腹水和卵黄、爪子干瘪脱水。
鸡感染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措施[GB/T 19000—2008/ISO 9000:2005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一、抗菌药物的不正确使用:用户往往把使用药物当作控制大肠杆菌的主要手段,但药敏试验普及率低,用药盲目性大,且在实际生产中有时用药不合理,如随意加大剂量,或低剂量长时间使用,投药途径不当,不注意轮换用药,造成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药效下降甚至无效,药物控制难度增大。另外药物的滥用造成机体内微生物菌群的失调,也是大肠杆菌病一个常见的诱发因素。
二、免疫抑制[免疫抑制(英语:immunosuppression),是指对于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性疾病影响: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非常普遍,免疫抑制性疾病会造成机体整个防御系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局部免疫受损,导致免疫抑制或低下,增加了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
三、种鸡群的净化水平低:导致鸡传染性贫血**(CIAV)亚群禽骨髓性白血病**(ALV-J)、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V)和呼肠孤**免疫抑制性疾病,经种蛋垂直传播给雏鸡。
四、传染性法氏囊[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感染或使用毒力偏强的传染性法氏囊病**,造成法氏囊的损伤,淋巴细胞减少,分化成熟受阻,导致免疫抑制。
五、免疫抑制:除三黄鸡以外的肉鸡群均不使用马立克**,使大多数肉鸡群都存在由强毒马立克**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
六、血清型众多:血清型众多,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优势血清群大肠杆菌抗原结构复杂,由菌体抗原、荚膜抗原和鞭毛抗原三部分组成。目前已知抗原有很多种,而这些抗原可组合成大量抗原性不同的血清型。造成不同地区都有其**的优势血清群,使在同一地区不同养殖场血清型相差也较大,甚至在同一鸡场同一鸡群也可以存在多个血清型。由于不同血清型之间的抗原交叉保护力较弱,所以不可能制备一种能够覆盖所有血清型的超广谱**,而且大肠杆菌的免疫原性不强,因此即使是菌苗质量良好,血清型对应的灭活菌苗,在生产中实际应用时,免疫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
七、大肠杆菌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腹膜炎涉及的母鸡卵巢及输卵管的感染,从而引起卵内污染,传给下一代雏鸡;另一种是种蛋本来不带菌,但蛋壳表面污染有大肠杆菌的粪便,在种蛋保存期或孵化期侵入蛋内部,也可引起死胎、爆蛋或出壳后成为感染雏鸡,这种情况下如果孵化和出雏过程消毒不严造成感染会更严重。
八、支原体[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感染:尤其是鸡毒支原体的感染,与大肠杆菌有协同致病作用,也是大肠杆菌病的常见诱因之一。支原体除了水平传播外,还可因种鸡群的净化水平低,导致支原体经种蛋垂直传播给雏鸡和使用带有支原体的非鸡胚制造的活**造成感染,也是支原体传播不可忽视的途径。
九、继发感染:继发感染主要是由鸡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感染造成。其中一些高致病力的毒株,因可引起死亡,往往容易确诊,但那些非高致病力的毒株,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和分辨。正是这些目前仍广泛存在于家禽环境中的非高致病力毒株,往往会破坏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屏障系统的完整性,致使被感染禽不同程度地出现免疫抑制等,从而为大肠杆菌的人侵打开了门户。
以上就是“什么是大肠杆菌病?鸡感染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措施?”相关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的养殖情况能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