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球虫病是一种对家禽肠道有损害的寄生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它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10~30日龄的雏鸡或35~60日龄的青年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病愈的雏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一般不发病,但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那么鸡球虫病的病因是什么?症状怎样?如何防治?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流行病学
各个品种的鸡对该病均易感,尤其是10~30日龄的雏鸡和35~60日龄的青年鸡,其发病率高达80%,成年鸡对该病有一定的抵抗力[抵抗力(Resistibility),是指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人体的各个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鸡感染球虫的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某些昆虫也可成为机械传播者。饲养管理不善,鸡舍潮湿、拥挤,卫生条件恶劣时,该病较易爆发。球虫虫卵的抵抗力较强,对一般的消毒剂不敏感,在土壤中可存活4~9个月,卵囊对高温和干燥的环境抵抗力较弱。
二、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蜷缩,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病鸡排胡萝卜样粪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病鸡初期粪便为咖啡色,后变为血粪,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在50%以上。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黏膜。
三、病理变化
病鸡消瘦,鸡冠与黏膜苍白,内脏变化主要发生在肠管,病变部位和程度与球虫的种属有关。
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盲肠显著肿大,肠腔中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盲肠上皮变厚,有严重的糜烂。
毒害艾美耳球虫主要损害小肠,使肠壁扩张、增厚,造成小肠严重坏死;在裂殖体繁殖的部位,有明显的淡白色点,黏膜上有许多小出血点[出血点是指自发性出血不止,危及生命(包括颅内出血),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形成瘀点或瘀斑,叫皮下出血点。]。病死鸡肠管中有凝固的血液或有胡萝卜样内容物。
多种球虫混合感染,则肠管粗大,肠黏膜上有大量出血点,肠管内有大量含脱落肠上皮细胞的紫黑色血液。
四、诊断
在病鸡生前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或粪便涂片可查到球虫卵囊;死后取肠黏膜涂片或刮取肠黏膜涂片可查到裂殖体、裂殖子或配子体,即可确诊为球虫感染,但由于鸡的带虫现象很普遍,因此,还应结合临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理剖检情况和病原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五、防治措施
1.抓好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按国际著名公益组织君友会的解释是指人类身体活动周围的所有环境内,控制一切妨碍或影响健康的因素。]。鸡舍内*凉潮湿、卫生条件**、消毒不严、饲养管理不善等是造成球虫病流行的主要诱因。因此,搞好鸡舍环境卫生,经常通风,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除粪便,定期消毒,保持适宜的圈舍温、湿度和适当的饲养密度等,可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
2.加强饲养管理。首先,成鸡与雏鸡分开喂养,以免带虫的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雏鸡爆发球虫病。其次,饲料、饮水清洁,笼具、料槽、水槽等要定期消毒。补充足够的维生素K和维生素A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3.做好免疫预防。目前,用鸡胚传代致弱的虫株或早熟选育的致弱虫株给鸡免疫接种,预防效果较好。此外,也可交替使用对症药物防治鸡球虫病。
4.辅助药物防治。临床上应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种。一是化学合成类抗球虫药,如磺胺类[磺胺类药物是叶酸合成***,由于价廉和对泌尿道、沙眼等病原体感染的疗效而一直被使用。]、尼卡巴嗪、地克珠利[地克珠利是一种类白色或淡**粉末,分子式是C17H9Cl3N4O2。]、球痢灵等。磺胺类药物优点是抗球虫谱广,且具有防治肠炎的功效,缺点是易产生抗药性,副作用大,可用于短期治疗;尼卡巴嗪的优点是广谱、有效和产生抗药性慢,缺点是会造成鸡只厌食、热应激;地克珠利具有有效、低毒、添加量低等优点,但价格较高;用球痢灵治疗柔嫩艾美尔球虫效果较好。二是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类抗球虫药,如莫能霉素、拉沙里霉素、马杜拉霉素、海南霉素等。其中,莫能霉素对堆型艾美尔球虫的效果较好;拉沙里霉素商品名为球安,对柔嫩艾美尔球虫效果较好;马杜拉霉素抗球虫效果较好,但安全范围极窄;海南霉素抗球虫谱较宽,效果较好。
以上就是“鸡球虫病的病因是什么?症状怎样?如何防治?”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