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是一种直肠子动物,在养殖的过程需要摄入大量的食物。在养殖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疾病,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在养鸭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中加入药物[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让鸭在采食时摄入药物,既能预防,也适合于尚有食欲的鸭治疗用药,但对食欲明显减退甚至废绝的病鸭不宜采用。那么在这里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关的鸭饲料中如何添加抗菌药物的一些方法:
鸭饲料喂养技巧
一看体重鸭群的产蛋率在80%以上,而鸭的体重略有减轻的趋势,应在适当时候增喂动物性饲料。鸭体重增加,身体有发胖趋势,但产蛋率还在80%时,可适当增喂粗饲料和青绿饲料,或通过控制其采食量,不让鸭吃太多的精料,但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还应保持原有水平或略有增加。体重正常,产蛋率也较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比先前阶段略有增加,产蛋率降至60%,且难以回升时,无需加料。
二看粪便若鸭的粪便粗大、松软、呈条状,表面有光泽,用脚轻拨后能分成几段,表示精、粗、青料搭配合理。粪便细小结实,颜色发黑,拨后断面呈粒状,说明精饲料[精饲料又称精料,是相对于粗饲料而言的,是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内含营养成分丰富,粗纤维含量低,可消化养分含量多的一类饲料。]量过多、青料量少,消化吸收不正常,应减少精料喂量,增喂青料。粪色浅、不成形,一排出就散开,表明精饲料饲喂不足,营养水平偏低,应补喂精料。粪便呈黄白色或灰绿色,有恶臭味,说明鸭有病,应隔离治疗。
三看产蛋若蛋形异常且小,说明营养不足,须加喂豆饼、花生饼、鱼粉等富含蛋白质的饲料,把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提高到20%,并适当增加日粮总量。蛋壳变薄、透亮,有砂眼,粗糙或软壳,说明饲料质量不好,特别是钙质不足或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缺乏,应添加骨粉、贝壳粉、石灰粉等矿物质及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饲料。如蛋重减轻,可增加鱼肝油[鱼肝油(英文名:cod liver oil)。]和无机盐添加剂。若产蛋时间集中在凌晨2时,说明喂料得当,如每天推迟产蛋,而且蛋变小,则要增喂饲料。
四看精神产蛋率高的健康鸭,精力充沛,潜水时间长,上岸后羽毛光滑不湿,抖毛时水滴四溅。若鸭精神不振,行动无力,放出后怕下水,下水后羽毛沾湿,甚至下沉,说明其日粮营养不足,应及时加喂动物性鲜活饲料,并补足鱼肝油,以清鱼肝油为好,拌在粉料中喂,按每只鸭每天1毫升的量饲喂,喂3天停7天为一个疗程,也可每只每天喂0.5毫升,连续喂10天。
鸭饲料中如何添加抗菌药物
掌握混饲浓度
混饲浓度常用百分浓度来表示,亦可以用每公斤体重多少毫克的个体给药量,间接测算出群体用药量。使用前要先算出整群鸭的总体重,后算出全部用药总量并拌入当天要饲喂的饲料中混匀[又称拌匀。],拌药的饲料量应当天食完为止。
药物与饲料必须混匀
混饲给药时,药物必须拌匀,尤其是对一些用量少、安全范围窄的药物,如呋喃唑酮(痢特灵)、乙醇等,一定要混匀,否则会造成一部分鸭摄入药量过多而中毒,另一部分鸭未吃到足量药物,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采取逐步递增混合法,即把全部用量的药物加入到少量的饲料中混匀,然后再拌入到所需的全部饲料中混匀。大批量饲料混药时,宜多次逐级递增混合。此法简单易行,切实可靠,适用于长期连续投服的药物,有些药物不溶于水,或水解易失效,用此法给药更恰当,通常抗球虫药促生长剂及控制某些传染病的抗菌药物常用此法。
以上是关于在养殖鸭的过程中,鸭饲料中如何添加抗菌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希望能够给广大的养殖人员一些帮助,养鸭能够给养殖人员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