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国养殖业的历史,在我国农村[农村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条件,也叫乡村。]有很多农村散养户,农村散养户一般养殖量较少,同时养殖户养殖知识也不足,造成目前农村散养鸡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普遍低下,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周期长,耗料多,慢,收入少等缺点。因此,本文总结了农村散养鸡技术,以供大家参考。
农村散养鸡技术的介绍
1.控制好育雏[晚成雏完全靠母鸟衔食饲养的现象叫育雏。]期间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对雏鸡[雏鸡:刚孵出的鸡。]的体温调节、采食、饮水[饮水:①yǐn shuǐ:1.(动词)喝水;2.谓清廉;3.(名词)指饮用水。]及消化吸收均有密切的关系。温度过低,雏鸡为了抗寒,发生扎堆现象,影响采食和运动,易发生冻死和压死,并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病等,所以保温是育雏期的关键。1周龄内,育雏室内保持35℃~32℃,以后每周下降2℃或每天下降0.5℃,到20日龄时舍内温度为25℃~22℃。育雏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
2.优质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
在育雏期间采用全价雏鸡饲料,在出育笼室前3天由少到多加入混合料。小鸡出壳后要饮用凉开水或清洁的饮水,并要先饮水再吃料。
3.合理的光照
光照对雏鸡的运动、健康、饮食等有直接影响。开始3~4天,舍内昼夜光照时间为22~23小时,也可采用24小时光照,一周以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和亮度,至出雏时采用自然光照,30平方米的育雏室,每层装40~50瓦的白炽灯2盏。
4.精心管理
室内保持空气新鲜,及时通风换气,每天定时定量饲喂,周围环境安静,防止应激,特别要做好防鼠害工作,夜间专人值班管理。饲养密度适中,一般以100~150只组群为宜。搞好疾病预防和消毒,谢绝无关人员进入育雏室。
5.计划免疫
目前对散养鸡没有统一的免疫程序,而大多散养鸡中死亡多的是雏鸡白痢杆菌病、甘保罗病(传染性法氏囊[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病)、新城疫[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流感等,通过集中育雏,防止白痢杆菌病的发生。
农村散养鸡推荐免疫程序
1日龄:马立克氏病**皮下(或肌肉)注射。
3~9日龄:新支二联苗或新支肾二联苗每只2羽份,滴眼和鼻,或用新支油*剂皮下注射,同时用新支或新支肾点鼻、点眼或饮水。
10~14日龄:法氏囊弱毒**每只2羽份,饮水或滴口。
20日龄:新城疫Ⅱ系或Lasta或新支52**每只2份,滴鼻眼或饮水。
60~62日龄:若鸡群生长发育正常,用鸡I系活**[活**是指将细菌或**在人工条件下促使其变异,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和繁衍能力和剩余毒力,接种后在人体内有一定程度的繁殖或复制,类似一次轻型的自然感染过程,但不会导致人发病。]、鸡痘活**分别**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若鸡群发育不好,可用鸡新城疫Lasta系活**点眼或3~4倍量饮水,间隔20~30天再用鸡新城疫I系活**、新城疫Ⅰ系**肌肉注射、禽出败菌苗肌肉注射、左旋咪唑驱虫一次。
120~125日龄:用新支减**皮下或肌肉注射、左旋咪唑二次驱虫。
另外,农村散养鸡还必须进行禽流感**的免疫接种,可在14日龄左右接种1次。饲养期较长的家禽,在第1次免疫接种后,每隔2~3个月再接种1次较为合适。20日龄以内雏鸡接种量为成鸡的50%左右,一般为0.25~0.3毫升。
6.分散饲养
经过集中育雏30天的鸡,再由农户分散饲养后,由于温度、环境的变化,一时难以适应,衔接好此阶段的饲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继续做好保温:育雏在春季3~5月间进行,此时气候多变,易受冷空气的影响。要采取各种保温措施,做好保温工作,如用保温伞、电灯、地炕或火炉加温,垫棉絮、稻草等,确保鸡苗顺利度过寒潮。
2.防止突然改变饲料:使用与育雏期统一配方的饲料,既保证鸡生长发育对各种营养的需要,又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3.搞好清洁卫生:饮水要充足,水槽、料槽经常清洗、消毒,垫料干燥,做好防鼠害,防止人为造成的死亡。
4.发现疫病及时诊断和治疗:鸡群发病或死亡时,要对症下药,及时治疗,减少损损失。
提高农村散养鸡成活率的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消毒,勤除鸡粪和杂物(每周1次),舍内地面保持清洁,并铺垫草木灰,以吸潮,但要定期更换;喂饲新鲜饲料;购进雏鸡时不要被雨淋,将门窗糊好,做好保温防寒工作;鸡舍应选择地势高,向阳地方,前后开小窗以利通风换气;冬天宜增加饲喂次数,保证每只鸡都采食充分,既利于自身产热,又利于增重;雏鸡25日龄后才放牧,可提高成活率;雨雪天气严禁放牧,以免打湿鸡羽,使鸡受凉感冒;放牧场地应事先检查,发现死动物立即无害化处理,以防鸡群中毒。
做好进雏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消毒,搞好卫生,检查舍内调温和通风设施。
防病措施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科学合理的**、驱虫工作,适量应用保健药物和**,以防应激,防止病原侵入,增强鸡只机体抗病力,改善鸡毛色和保证肉质品味。每天观察鸡群吃料、饮水、鸡粪、活动等情况,以便有异常时时间发现。发现病鸡要立即隔离,及早对症对因治疗。
此外,由于发病后,机体脱水严重,鸡体的康复不能只依靠药物治疗,应改善饲养管理,在饮水中加入适量补液盐或复合维生素溶液类的营养元素,可促进康复。如暴发法氏囊病时或后,在饮水中添加维多利(复合维生素溶液)按200毫升每天每1000只鸡的量供病鸡饮用,可快速促进鸡只康复。
农村散养鸡管理
1、喂料:在生产时间中通常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鸡的采食**。所以育雏期每天加料不少于5次,每次加料的数量不要太多。鸡吃完以后,料桶空置一段时间后再加下次料。
2、换料:换鸡料时要有一个过渡,一般需要三天的时间完成该过程。第1天喂70%原鸡料和30%新鸡料,第2天喂50%原鸡料和50%新鸡料,第三天喂30%原鸡料和70%的新鸡料,第4天全部喂新鸡料。
3、加砂:20日龄后,每周每百只鸡供给500g的干净细砂。放养鸡可不用加砂。
4、分群:终机要进行强弱分群和公母分群饲养。对公鸡要增加垫料的厚度,提高日粮蛋白质和赖氨酸的水平。公鸡的生长速度较快,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增加营养的目的就是满足其需要,以便提前上市。
5、注意鸡舍通风:鸡舍通风条件好,特别是夏天,一定要创造条件使鸡舍有对流风;即使在冬季也要适当进行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好的鸡舍,人进入后感觉不闷气、不刺眼、不刺鼻。
6、保持适当密度:如果密度不合理,即使其它饲养管理工作都好,也难以培育出高产鸡群。育成期在平面饲养的情况下,每平方米的合适密度为:7-12周龄,8-10只;13-16周龄,8-6只;17-20周龄,6-4只。
7、减少应激反应:日常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抓鸡时动作不可粗暴;接种**时要慎重;不要穿着特殊衣服突然出现在鸡群,以防炸群,影响鸡群正常生长发育。
农村散养鸡饲养方法
1、笼养:将脱温后的小鸡转至成鸡笼内饲养,其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空间,鸡不接触粪便,发病少,同时便于抓鸡,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缺点是饲养时间较长的鸡群,应激反应较大,鸡的**和腿部容易出现病变。
2、平养:平养又可分为网上平养和地上平养,网上平养同于笼养,但鸡的活动量大,不易发病,当然成本较高;地上平养成就是在水泥地上垫上麦草、谷壳、菜籽壳等到垫料,将小鸡放在上面饲养,其好处是节约成本,鸡的**和腿部不易发生病变,由于土杂鸡活动量大,垫料也不需要更换,不足之处是小鸡直接排粪在垫料上,容易诱发一些疾。
3、放养:即早上将鸡放到室外,让其接受阳光照射,接触土壤,同时可找食一些矿物质饲料和昆虫,中午和晚上将鸡赶回舍内补喂饲料,这种方法好处是让鸡回归自然,鸡的肉质特好,售价高,不足之处是需要的场地较大,所以饲养规模有限,此方法适合农户少量散养。
农村养鸡多数为零星分散饲养,管理粗放,饥饱不均,生死任其自然。这种传统的饲养方式生产水平低,损失大。以上是对农村散养鸡技术的介绍,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有效的帮助,农村散养户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