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硒缺乏症是鸡生长过程中饲料等食物缺乏硒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引起的一种疾病,该病容易引起家禽营养性肌营养**[营养**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渗出性素质、胰腺变性等疾病。因此,养殖户们要做好该病的预防治疗措施。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鸡硒缺乏症的相关信息:
鸡硒缺乏症的原因
硒缺乏症硒是家禽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体内某些酶、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及某些组织成分不可缺少的元素,为家禽生长、生育和防止许多疾病所必需,缺乏时可引起家禽营养性肌营养**、渗出性素质、胰腺变性,硒和维生素E对预防小鸡脑软化、火鸡肌胃变性有着相互补充的作用。
鸡硒缺乏症的临床症状
1、渗出性素质,常以2—3周龄的雏鸡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为多,到3—6周龄时发病率高达80%—90%,多呈急性经过。病雏躯体低垂,胸腹部皮肤出现淡蓝色水肿样变化,可扩展至全身。排稀便
2、白肌病以四周龄幼雏易发,表现为全身软弱无力,贫血,腿麻痹而卧地不起,羽毛松乱,翅下垂,衰竭而亡。患禽主要病变在骨骼肌、心肌、胸肌、肝脏、胰脏及肌胃肌肉,其次为肾脏和脑。病变部肌肉变性、色淡、呈煮肉样,呈灰**、黄白色的点状、条状、片状不等。心肌扩张变薄,多在*头肌内膜有出血点,胰脏变性,体积缩小有坚实感。
3、脑软化症主要表现为平衡失调、运动障碍和神经紊乱症状。
鸡硒缺乏症的流行特点
硒缺乏病具有较明显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特征,1.有一定的地区性。发病地区一般属于低硒地区,土壤含硒量低于5×10-7。据资料记载,在我国从黑龙江到云南存在有一个斜行的缺硒带,全国约有2/3的面积缺硒。约有70%的县为缺硒区。已确认黑龙江、吉林、***、青海、陕西、四川和西藏七省(区)为缺硒地区。但是,随着畜牧业集约化[集约化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句术语,本意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生产的发展,饲料的调运,也使不属于低硒环境地区暴发本病。2.呈一定的季节性。多集中于每年的冬春两季,尤以2~5月间多发,这主要反映季节的特定气候因素(寒冷)对发病的影响。据研究,寒冷多雨等因素也是肌营养**发病的诱因。此外,春季又是畜禽繁殖的集中旺季,孵化的旺季,硒缺乏症主要侵害幼龄畜禽,因而自然形成春季发病的高峰。3.群体选择性。本病呈群体性发病,无传染性。但是,各种畜禽均以幼龄期多发,此时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和代谢旺盛时期,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相对增加;有些新引入的生长快高产的品种也比本地的较易发病。
鸡硒缺乏症的辨别诊断
根据地方缺硒病史、流行病学、饲料剖析、特征性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及用硒制剂防治可行良好效果等作出诊断。
在集约化养禽业中正研究快速监测机体内硒状态的指标,分早期诊断、预测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目前可用以下几项指标。
机体组织和血液中硒与维生素E水平的测定。其量随饲猜中含量的多汪而波动。一般认为,全血硒含量低于0.05ug/ml为硒缺乏,在0.05—0.1ug/ml为缺硒边沿,大于0.1ug/ml为适宜;肝硒在0.05—0.1ug/g(湿)为缺乏,在0.1—0.2ug/g(湿)为缺硒临界值,大于0.2ug/g为适宜。脑软化病雏肝维生素E含量为16.0mg,而健雏为72.15mg。
鸡硒缺乏症的治疗方法
本病以预防为主,在雏禽日粮中添加1×10-7~2×10-7的**酸钠和每公斤饲料中加入20mg维生素E。注意要把添加量算准,搅拌均匀,防止中毒。在治疗时,并用0.005%**酸钠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雏禽0.1~0.3m1,成年家禽1.0ml。或者用饮水配制成每升水含0.1~lmg的**酸钠溶液,给雏禽饮用,5~7天为一疗程。对小鸡脑软化的病例必须以维生素E为主进行防治;对渗出性素质、肌营养性**等缺硒症则要以硒制剂为主进行防治,效果好又经济。
以上内容是对鸡硒缺乏症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养殖户们更好的了解该病,并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