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过程中,雏鹅的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管理是关键的一环,雏鹅培育成功与否,不仅影响到幼鹅的生长发育,而且关系到成鹅的生产能力。因此,养殖户们必须掌握雏鹅饲养技术,做好雏鹅饲养管理工作。

夏季雏鹅饲养管理要点

炎热的季节,雏鹅呼吸加快,食欲减退,加之蚊蝇*扰,严重影响了雏鹅的生长,加强饲养管理是养好雏鹅的关键。

雏鹅饲养管理,雏鹅饲养技术

控温初出壳的雏鹅绒毛稀少,调节体温机能较弱,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因此要做好控温育雏。周舍内温度为28℃~30℃,以后每周下降2℃,至16℃为止。

防湿育雏室潮湿易导致雏鹅发病,故周舍内相对湿度[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应控制在55%~60%,以后宜保持相对湿度为60%~65%。调整密度:周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5只,以后每周减少5只,至10只为止。要将强雏、弱雏、大雏、小雏、健雏、病雏分开饲养,使雏鹅生长均匀。

开食雏鹅出壳24小时以后,先饮水后开食。饮水前先在地上铺一块塑料布[塑料布,是由塑料层与网状基层热压而成,塑料布具有防水、保温,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如用于果树伤口包扎,蜂群饲养及保温大棚等。],四周稍高,在上面喷少量温开水加少许葡萄糖或维生素。先饮水有利于清理肠胃,排除胎粪。开食的饲料可用五成熟的大米饭。

用冷开水洗净米饭的黏性,再将青饲料切成细丝,撒在准备好的塑料布上,让雏鹅自由啄食。第一次,要轻轻敲击地面引诱雏鹅吃食,经过几次**,多数雏鹅就学会吃食了。3天后就可以喂配合饲料,日粮粗蛋白质水平为20%~22%,每公斤饲料代谢能为2700~2800千卡。放牧[放牧,家畜饲养方式之一。]:雏鹅2周龄后就可以放牧了。要选择晴天无风无雨时,在饲养场附近的草地上放牧,让雏鹅啄食青草、晒晒太阳,适应外界环境。每次放牧以1小时为宜,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延长放牧时间。

冬季雏鹅饲养技术

雏鹅对**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尤其冬季饲养环境和条件较差,要提高雏鹅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必须认真饲养管理。

1.选择好鹅苗 优良健壮的雏鹅应具备:出壳后即能站立,绒毛蓬松、光滑、清洁,无沾毛、沾壳现象;精神活泼,反应灵敏,叫声宏亮,手提颈部双脚挣扎有力;倒置能迅速翻身;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和脐部收缩良好,*门无粪便粘连;胫粗壮,胫、脚光滑发亮。

2.饲养密度要适宜 一般每平方米饲养1周龄雏鹅20~25只,2周龄15~20只,3周龄10只。

3.温度要适宜 冬季气温低,大群育雏应在育雏室保温育雏,铺好垫料,不要让雏鹅直接接触地面。适宜温度:周28~30℃,第二周26~28℃,第三周24~26℃,温度适宜,雏鹅分布均匀。若温度过高,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频繁;温度过低,雏鹅打堆拥挤,缩作一团。

4.湿度要适宜 栏舍潮湿易使雏鹅患感冒、下痢等疾病。栏舍适宜的湿度为60~70%,调节湿度的有效方法是要勤换垫料,常清扫粪便,保持地面和栏舍干燥。

5.开水与开食 雏鹅第一次饮水叫开水,雏鹅应在出壳后24小时内开水。冬春寒冷季节,要饮温水(30℃左右)。若鹅苗经过远距离运输,首先喂给5~10%的葡萄糖水,有利提高成活率。第一次喂料叫开食。一般应在出壳后36小时以上进行。开食过早易患消化**,开食应选择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易消化的饲料。

6.放水和放牧 放水即在暖和的天气7~10日龄时开始,冷天则要2周后。选择晴朗天气,让雏鹅在水盆或水深4厘米左右的浅水中嬉水锻炼,初次放水时间以6~8分钟为宜,以后逐日延长放水时间和深度。放牧应在1周龄以后,选择晴天,将小鹅放在平坦的嫩草地上,让其自由采食青草,每次放牧时间25~30分钟。此期间应照常喂料,3~4周龄后,逐渐过渡到全日放牧,并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和补喂饲料数量。

7.做好防疫和保健 在防疫保健上,要认真做好如下几件事:①在1~3日龄注射小鹅瘟[小鹅瘟是由小鹅瘟**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高免血清,预防小鹅瘟出现。②育雏室保持清洁干爽,要经常清扫、消毒。③平时精心饲养,注意饲料搭配和营养需要,不要使用发霉饲料和垫料。④经常检查鹅群动态,发现病鹅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治疗,若确定是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全群防疫,防止疫病扩散。⑤放牧时要防暴晒、防雨淋、防农药中毒等。

以上内容是小编所了解的雏鹅饲养管理,及雏鹅饲养技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另外,养殖户们在养殖期间还要注意雏鹅的疾病预防工作,大程度的减少养殖场疫病的感染。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