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生产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鸡只的遗传潜力,而内在潜力表现的程度如何,除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是否适宜有密切关系外,还与饲喂[饲喂 拼音: 解释: 1.]管理是否恰当有很大关系。目前许多饲养户对饲喂管理不太重视,影响了肉鸡生长发育[生长是指身体各**、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产质的改变。],造成了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浪费,降低了饲养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怎样提高肉鸡采食[采食,读音cǎi shí ,汉语词汇。]量,提高肉鸡采食量方法。

怎样提高肉鸡采食量

  1.营养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代谢能增加,采食量下降。饲料合理均衡的营养浓度是决定采食量的前提。在非热应激条件下降低饲料营养浓度,鸡能够通过增加采食量来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相对低营养浓度饲料配方的关键为营养均衡,营养素消化利用率[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准确。虽然鸡采食量自我调节能力很强,但是饲料营养水平低,一般采食量超过145g?d-1?只-1,会造成因采食量过大而对消化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造成生产性能的下降。

肉鸡采食量低的原因,怎样提高肉鸡采食量

  2.季节因素

  禽类羽毛厚且无汗腺,极易受高温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鸡只采食量下降,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鸡的生产性能降低。鸡适宜温度为20~23℃。低于适宜温度,鸡体产生热量来保持体温(每低1℃,采食量增加1%),>26℃时,鸡体开始膨胀血管使血液到达鸡冠、髯和脚来加强散热。

  需要增加能量来散热,因此热应激时鸡需要更多的能量。寒冷季节,舍内温度<17℃时,应提高能量适当降低其他营养素的含量,确保产品的价格优势。

  炎热季节,应从营养水平进行适当调节,以减少热应激引起采食量降低而造成的损失。增加日粮能量的浓度,添加脂肪(油、脂)是增加日粮能量有效的途径,脂肪增加适口性,并能减少体增热。控制蛋白质含量,提高蛋白质质量,添加合成氨基酸来提高日粮的氨基酸水平。**采食量可增加饲喂次数,在凉爽时间饲喂或在饲料中喷植物油、糖蜜甚至是清水。日粮中或饮水中补加碳酸氢钠能有效防止呼吸性碱中毒,但要减少日粮中食盐的含量。补充维生素C,总含量为200mg?kg-1饲料。考虑体内能量储备,热应**况下,肉鸡只会动用自身储存的能量来维持生产,有效的方法是降低饮水温度。饮水中添加维生素D3是解决维生素D3缺乏的好途径。

  3.饲料颗粒性状

  颗粒料是全价料加上黏合剂调质后压制而成。颗粒大小可调,以适应不同鸡只的需要。一般肉鸡前期料(亦称育雏料或开食料)直径为0.1~0.2cm,后期料(亦称育肥料或宰前料)直径为0.3cm。

  颗粒料还可提高适口性,使肉鸡采食量增大,更容易达到肉鸡生产性能所要求摄入的营养成分,使鸡只无法挑食,减少了饲料的浪费

  4.饲料气味适口性

  鸡味蕾数目少,对味觉不敏感,但许多试验表明,调味剂和甜味剂能够调节采食量。鸡能够挑选和区分阿拉伯糖、木糖和葡萄糖、半*糖、甘露糖及蔗糖、麦芽糖、*糖和三糖。这为应激条件下使鸡采食更多饲料提供了一种手段。鸡料利润低,原料杂,日粮中经常会有一种或多种会减少采食量的原料,这些调味剂可加快鸡适应这些饲粮的过程。

  5.品种、生理状况

  鸡的采食量和鸡的品种、体重呈正相关。一般大型品种鸡体重大,维持需要量大,采食量大;轻型或小型品种鸡体重小,采食量小。生理状况对采食量也有很大影响。如鸡感染上某些疾病(腹泻、寄生虫等),采食量会明显增大或减少。

  6.饲养管理

  鸡在黑暗下不啄食,在强、弱光照交替时则减少采食量。填料方式和均匀性也影响采食量,三阶梯架式鸡笼饲养蛋鸡,手工填料,经常出现给料不均,少数鸡偶尔吃不饱,特别是顶层食槽较高,更易造成填料不均,采食量变化,对鸡群产蛋率造成**影响,高温季节饲喂时间也影响采食量。

  7.采食量计算的准确性

  计算采食量的目的是为了评价饲料质量,影响采食量的数据要准确,饲料的损耗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产蛋鸡群存在一直不产蛋的鸡只导致料蛋比的增高也不可忽视,采食量的计算要准确客观,才能指导配方设计。

  在肉鸡饲料配制过程中既要考虑促进采食,确保生产性能,同时又要兼顾营养均衡,控制采食量达到佳效益。养殖方式不同,采食量的调控也有所不同,契约式肉鸡放养要尽量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和消化率,以确保生产性能和低的料肉比,要求有相对低的采食量。营销式的肉鸡饲料就要求有佳的饲料价格和生产效益,适当提高采食量以提高产品竞争力。鸡饲料要结合原料性价比、季节、行情等因素,兼顾禽类采食、消化特点设计和及时调整。

怎样提高肉鸡采食量

  一、把握开食时机

  雏鸡[雏鸡:刚孵出的鸡。]运达鸡舍后,先饮水2-3小时,等到1/3雏鸡有啄食表现时或出壳后24-36小时开食,过早过晚都对雏鸡不利。开食过早,影响雏鸡体内卵黄的吸收利用,引起消化**[消化**(dyspepsia)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从而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饲料利用。另外开食过早,雏鸡活动和鸡粪会污染饲料,影响鸡群健康。开食过晚,雏鸡体内的卵黄消耗过度,体质虚弱,同样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二、提供充足采食位置

  一周龄后每只鸡至少应有5厘米的采食位置,随日龄增加,采食位置应逐渐加大,7周龄时达到10厘米左右,如采食位置不充足,会影响部分鸡只的采食量,易造成鸡群大小不匀。

  三、定期调整食槽高度

  随着肉鸡日龄的增加,定期调整食槽的高度。食槽的上沿应与鸡背平齐或高出2厘米。鸡没有牙齿、软腭,在啄料和饮水时,靠仰头进入,料槽设置妥当,可减少饲料从嘴中溢出,减少饲料浪费。

  四、随日龄调整饲喂次数

  1-3天每2小时给料一次,夜间停4-5小时;3日后逐渐减少,每昼夜6-8次;后期4-6次。雏鸡消化道发育不健全,没有牙齿,嗉囊较小,消化酶分泌能力不完善,消化能力较差,所以开始应少喂勤添。开始阶段饲喂次数较多,随日龄增加,饲喂次数逐渐减少。

  五、控制每次饲喂量

  一次添加量不宜过多,鸡的消化能力较差,吃的过饱,易引起消化**,影响饲料的利用率。计算每天的用料量,按饲喂次数均分。等上次加的料吃完再加,或稍停一段时间再加,不能料上加料。否则易引起鸡只消化**、挑食,还易造成饲料污染,影响鸡只的生长和健康。

  六、供应优质饲料

  由于肉鸡生长发育快,消化机能并不十分完备,所以要供应易消化、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肉鸡的饲养现在一般分为三个阶段:0-20日龄为育雏前期,21-38日龄为中期,39-出栏为后期,按阶段供应不同的饲料。

  七、换料[换料指将乏燃料组件从堆芯取出,将新燃料装入堆芯的操作过程。]要有过渡期

  在饲养过程中,由于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不同、原料有时也有变化,换料是不可避免的。换料不当,会对肉鸡造成较大的应激。如果突然更换饲料,可能引起消化机能紊乱,造成消化**、拉稀等,影响肉鸡的生长和饲料利用。实践表明,如果换料逐渐进行,对肉仔鸡生产基本无影响。不同阶段换料,同一阶段确需换料时,一般要经过5-7天的过渡,具体做法如下:前一饲料(正使用的饲料)的2/3+后一饲料(待更换的饲料)的1/3,用2天;前一饲料的1/2+后一饲料的1/2,用2天;前一饲料的1/3+后一饲料的2/3再用2天,然后全部换成后一饲料。

  八、加喂保健砂

  鸡没有牙齿,消化食物是靠肌胃强有力的收缩挤碎。鸡料中定期添喂不溶性砂粒可以帮助消化,提高饲料利用率2%。雏鸡开始可用米粒大小保健砂,以后可逐渐增大,后期可用直径4-5毫米(黄豆粒大小)的砂粒。可按0.3%的比例混入料中,也可每周添加1次,按一周的需用量一次性供给,放入浅盘中任鸡自由采食。

  九、添加益生素

  鸡肠道内容物呈微酸性,有利于肠道有益微生物繁殖。在饲料中定期添加益生素,可提高饲料利用率5-8%;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防止一些疾病的发生;降低粪便中非蛋白氮的比例,减少氨气的产生,有利于改善鸡舍环境,减少呼吸道疾病和腹水症的发生。

  肉鸡采食量低的原因,怎样提高肉鸡采食量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肉鸡采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能量需要,同时也为了产生饱感。采食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肉鸡的体形和年龄、环境温度、活动性、繁殖周期的阶段、食物的外观和滋味等因素。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