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鹅怎么养,散养鹅技术
1、饲养规模要适当。鹅大群饲养,放牧困难,如果青料不足,补精料就要多,成本太高;养少量,也要放牧喂养,浪费人力、物力,也不合适。因此饲养者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控制饲养规模。种草养鹅降低成本。种草养鹅成本低,效益好。我国野草资源丰富,是鹅青绿饲料的主要来源,应当充分利用。
2、适量补充精饲料。鹅是以食草为主的水禽,放牧或圈养喂草应为其主要饲养方式,同时适量补充精饲料,以提高生长速度和缩短饲养周期。
3、饲养密度 散养鹅在育雏期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注意控制好饲养密度,保证整个鹅群的发育整齐,提高其抗病能力。如果养殖密度过大的,那么要是遇到*雨天且低温天的话,极易发生挤压踩踏现象,导致雏鹅死亡率提高。因此**好是能够分群饲养,既能够减少**现象,还能够防止雏鹅出现啄癖。
4、清理鹅舍 养殖鹅时,需要定期清理鹅舍,可以每隔一周打扫一次卫生,并将鹅舍中的粪便杂物清理出去,以免其**变质,而且要为鹅更换潮湿稻草,避免鹅感染疾病,并且要消毒清理水槽和料槽,使其中的病菌含量减少。
我家养鹅要防疫什么病?
预防传染病有小鹅瘟和**性肝炎。 鹅瘟是雏鹅最易感染的**,常是突然发病,死亡率较高,最多达90%,40日令发病率最高。 预防方法是出壳24h内注射**。
球虫病 该病依病情及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例多见于雏鹅,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先便秘后腹泻,后因肠道损伤及中毒加剧,翅轻瘫,出现神经症状后不久死亡。剖检可见粘膜苍白、出血炎症,肠粘膜增厚、糜烂,有溢血点和球虫结节。
防止兽害 夏鹅育雏期间鹅舍内最怕兽害,尤其是老鼠。应堵塞鹅舍内的鼠洞,门窗要装防鼠网,防止老鼠窜入鹅舍。(5)防疫灭病 肉鹅夏季易发病,要搞好防疫。刚出壳的雏鹅,要注射小鹅瘟血清,每只肌注0.5毫升。30日龄时,每只肌注禽霍乱菌苗5毫升。
问题三:疾病防治 - 春季注意防治小鹅瘟和流行**冒。- 通过预防接种提高鹅的免疫力来预防浮鹅瘟。- 使用土霉素预防流行**冒,青霉素治疗。- 蒜泥加糖水灌服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问题四:鹅舍建设 - 鹅舍应选择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 土质应以砂质壤土为宜。
鹅在旱地怎样养殖_旱地养鹅的技术
在雏鹅进舍前几小时,预开取暖设施,使地面与雏鹅背部等高处的温度达28~30℃,并保持恒温。 (二) 雏鹅的 饲养 管理 育雏密度及湿度。
旱地养鹅,只要有饮用水就可以养殖了,鹅喜食绿色植物,旱地饲养的鹅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牧草、虫子等,养殖成本可进一步降低。经济经营明显提升。
调节温度。在雏鹅进舍前几小时,预开取暖设施,使地面与雏鹅背部等高处的温度达28~30℃,并保持恒温。以上是旱地养鹅下水的时间和原因以及一些养鹅的技巧,总之就是为了避免鹅会感冒,或者在水里被淹死等,要时刻有饲养员在旁边照料着。
雏鹅晚上需要灯光吗
1、需要。雏鹅要特别注意加强保温、保湿等方面的管理。育雏室的窗门不宜密闭,要注意通风透光,室内相对湿度以维持在60%-65%为宜。室内不宜放置湿物,水槽中的水切勿外溢,以保持地面干燥。一般出壳后要保温2-3周。农村多用自体供温与人工供温相结合的方法。
2、晚上要点灯,以便观察雏鹅的动静和防止鼠害。雏鹅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育雏舍的准备:育雏前应做好舍内及周围环境的清扫消毒工作,备好火炉,做好保暖工作,做到舍内光线充足,保温良好,防止贼风,堵塞鼠洞,防止鼠害,门口设有消毒槽。
3、在培育雏鹅时需要合理光照,舍内夜间都要开灯照明,以防止兽害和鼠害,并有利于雏鹅夜间采食。光照强度要求每40平方米的鹅舍使用一盏40瓦灯泡,灯泡悬挂鹅舍中间离地面高2米左右处。21天以后,夜间可逐步减少照明时间,直至照明停止,以保持鹅群安静。
4、灯的话看你有没有上面需求了,一般是不用的了,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养鹅育雏温度要求:1-3日龄舍温28-30℃;4-10日龄舍温25-28℃;11-20日龄舍温20-25℃;21-30日龄舍温18-20℃,并逐渐过渡到自然温度。实际养鹅生产中可据雏鹅的动态、叫声和吃食状况来判定温度的高低,并作相应调整。
5、因为雏鹅的绒毛比较稀疏,抵御寒冷的能力比较差,因此在晚上的时候将灯光打开,能够提高温度,避免雏鹅被冻伤。增强体质 在晚上的时候开灯,能够促使鹅更好的吸收卵黄抗体,使它变得更加健壮。注意事项 (1)在晚上开灯的时候需要注意灯光的位置,尽量避免让鹅看到自己的影子。
6、鹅苗十四日龄需要开灯,接受合理的光照,也是能让鹅苗健康成长的一个必备条件,在鹅苗出生以后的前4天,24小时让鹅苗接受光照,这可以让鹅苗更快适应新环境,适应了环境,就会让鹅苗更快的开始吃东西喝水。
孵化小鹅最佳温度是多少度?
1、孵化小鹅最佳温度温度是37 .5~39度,超了这个温度,容易被烫死,低于这个温度,时间长达5小时以上,也有可能死亡。为了保证这个温度,一般采用火炕+水袋孵化法,火炕提供热源,水袋能够较好的平衡和保持温度,上面要盖上棉被。检测温度,可以放一个温度计,也可以用眼皮接触鹅卵判断,眼皮不烫为适合温度。
2、温度:鹅的最佳孵化温度是37-35度之间。湿度:鹅的孵化湿度是在65%-70%间。方法:孵化鹅蛋时,需要每天翻动一次,使其受热均匀。饲养:雏鹅破壳后,要给其喂食稀释的高锰酸钾水进行开食,并给小鹅提供碎米、青菜等饲料。
3、胚胎适宜的温度范围37~38℃。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严重会造成胚胎的死亡。相反,温度偏低时,胚胎发育迟缓,孵化期延长,雏鸭质量较差。
4、孵化小鹅时,胚胎的适宜温度范围是37至38摄氏度。 温度控制对胚胎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胚胎死亡。 如果温度偏低,胚胎的发育会减缓,孵化期会延长,且雏鹅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在孵化过程中,应根据孵化环境、季节、孵化品种和孵化机性能,制定合适的温控方案。
5、孵化鹅蛋的温湿度一般会随着孵化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孵化的第1-27天,一般可将温度控制在35℃,湿度为85%,而从孵化的第28天开始,一般可将温度控制在37℃,湿度为95%,待小鹅破壳后,温湿度分别为35℃与70%。
关于本次养鹅怎么防止温差和养鹅预防生病技术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