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四季之一。]是蛋鸡[蛋鸡是指饲养起来专门生蛋以供应蛋只的鸡,跟肉用鸡不同,人们饲养蛋鸡的主要课题是提高鸡蛋质量和保持或提高产蛋量,而并非提高鸡肉品质。]的产蛋旺季,当产蛋率达80%以上时即进入了产蛋高峰期,高峰时可达到90%以上。夏季气温超过30℃时,产蛋鸡的采食量和产蛋量会受影响。当外界气温继续升高,鸡舍[鸡舍是指鸡栖息的地方,按饲养对象分,有核心鸡舍、种鸡舍、育雏鸡舍、育成鸡舍、蛋鸡舍、肉鸡舍、环境安全型畜禽舍鸡舍等。]温度达到39℃以上时,造成鸡只呼吸困难、采食量下降、精神萎靡,可导致死亡。那么春季蛋鸡管理的需要哪些要点?夏季产蛋鸡要注意什么?
春季蛋鸡管理的8个要点
1.免疫接种。随着春季的到来,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和传播疫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的动物、昆虫开始滋生、发育,继而进入疫病的高发区,所以春季应搞好[搞好 拼音: 解释: 1.]相关疫病的免疫接种。
2.带鸡消毒。为了更进一步搞好鸡病预防,在搞好相应疫病免疫接种的基础上应通过带鸡喷雾消毒消灭传染源,气温较低的初春应在喷雾消毒前先将鸡舍内温度升高2℃~3℃,且每连续3次所用消毒药成分不能相同。
3.温度和湿度控制。北方地区春季气温极不稳定,为防止影响高产期蛋鸡的产蛋性能应在搞好疫病预防、饲料营养的基础上通过增温保暖或通风降温严格将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分别控制在18℃~25℃和55%~60%。
4.合理光照。春季随着自然光照时间的延长应逐渐缩短补光时间,防止因光照时间太长使鸡群出现产蛋疲劳综合征和产蛋率降低、破损蛋增多,严禁光照时间超过17小时。
5.搞好卫生。为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流行和暴发应在搞好其他管理和营养的基础上,定期按时清扫,搞好鸡舍内的环境卫生,并无害化[亦称安全化,是将废物内的生物性或者化学性的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或安全化处理·例如,利用焚烧化处理化学法,将微生物杀灭,促进有毒物质**或分解。]处理,既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又可减少二次感染和传播。
6.喂料拣蛋。为减少应激、稳定产蛋率和减少破损蛋,每天应定时饲喂3次,并且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拣蛋,每天分别在6~7、12~13、18~19点进行饲喂,分别在12~13、17~18点进行拣蛋。
7.防虫、鸟、鼠、兽。虫、鸟、鼠、兽在偷食、偷饮过程中不仅可以造成饲料浪费还可通过其携带的病原体给饲料、饮水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污染,所以春季应通过杀虫、灭鼠、驱鸟、赶兽等降低疫病的传播几率。
8.人员管理。严加管控和消毒进入鸡场的人员和车辆,外来人员严禁进入鸡舍,工作人员应分工明确、操作熟练、爱岗遵纪,发现病鸡应及时诊治或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扑杀、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夏季产蛋鸡要注意什么
搞好绿化为了降低鸡舍周围环境的温度应实施全场绿化,在工作通道和鸡舍周围有选择性地种植相应的植物。
设施安装在鸡舍的阳面、顶部和门窗等处适当位置架设遮阳网或其他遮阳设施可有效阻挡阳光直射,从而达到降温和防暑的目的。
隔热降温为了减少环境中的热量进入鸡舍,建造鸡舍时一方面应适当增加墙体和顶部的厚度,使其隔热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应将墙体和顶部的表面涂成反光能力强的浅色。
蒸发降温因为水分的蒸发可带走大量的热量而使环境中的温度降低,所以夏季为了降低产蛋鸡舍内的温度,一方面,应搞好通风,以加快水分蒸发;另一方面,应在环境气温较高的时间,在鸡舍内、外环境喷洒适量的水分或在门窗处启用水帘,以促进水分蒸发。
饮水充足水分是产蛋鸡生产、生理的必需物质,同时,夏季水分又是产蛋鸡通过呼吸降温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