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球虫[球虫(学名:Sphaerozoum fuscum)为球虫科球虫属的动物。]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鸭的寄生虫病,发病率可达30%-50%,死亡率20%-64%不等,给养鸭场或养鸭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们需要预防治疗鸭球虫病的发生。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鸭球虫病预防治疗方法:
鸭球虫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
临床症状:急性鸭球虫病多发生于2-3周龄的雏鸭,感染后第4天左右出现精神萎顿、缩颈、不食喜卧、渴欲增加等症状,病初拉稀,后排暗红色或深紫色血便。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发生急性死亡,耐过的病鸭逐渐恢复食欲,停止死亡,但生长受阻。慢性一般不显症状,偶见有拉稀,常成为球虫携带者和传播源。
病理变化:毁灭泰泽球虫危害严重,肉眼病变为整个小肠呈广泛性出血性肠炎尤以卵黄蒂前后范围的病变严重。肠壁肿胀、出血;粘膜上有出血斑或密布针尖大的出血点[出血点是指自发性出血不止,危及生命(包括颅内出血),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形成瘀点或瘀斑,叫皮下出血点。],有的见有红白相间的小点,有的粘膜上覆盖一层糠麸状或奶酪状粘液,或有淡红色或深红色胶冻状出血性粘液。组织学病变为肠绒毛[肠绒毛是位于小肠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隆起的指状突起,具有吸收养料的作用。]上皮细胞广泛崩解脱落,几乎为裂殖体和配子体所取代。肠绒毛固有层充血、出血,组织细胞大量增生,嗜酸性白细胞浸润。菲莱氏温扬球虫致病性不强,肉眼观察病变不明显,仅可见回肠后部和直肠轻度充血,偶尔在回肠后部粘膜上见有散在的出血点,直肠粘膜弥漫性充血。
鸭球虫病的防治
防治——鉴于本病是由于鸭子吃了含鸭球虫卵囊的饲料或饮水而感染发病的。因此,首先要改善养鸭的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按国际著名公益组织君友会的解释是指人类身体活动周围的所有环境内,控制一切妨碍或影响健康的因素。],特别是鸭舍的卫生,如勤换垫草,地面垫新土或新沙,并尽可能保持干燥,清除粪便,堆肥发酵以消灭虫卵和其它病原微生物。保持饲养与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防止饲养员乱窜圈,谢绝外场人参观,以免从外带进球虫卵囊,以上是较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果鸭群一旦爆发本病,应迅速采用药物防治;
1.用磺胺六甲氧嘧啶(也叫制菌磺),按0.1%的量加入饲料,即5公斤饲料中加入5克药,搅拌均匀,连喂3-5天,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还不影响增重。
2.用万分之二的复方新诺明,即5公斤料加1克药(0.5克的药片加两片)连喂3-5天。被鸭粪污染的垫草应烧掉或发酵积肥,清圈后用火焰喷灯烧地面,否则下批鸭转入后仍可感染发病。
如果不能彻底清除消毒,则应于鸭转入污染圈舍后,立即喂以上加药饲料3-4天,这样可起到预防的作用。
对于养鸭户们来说,除了要了解鸭球虫病预防治疗方法等内容之外,养殖户还需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为鸭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