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坏死性肠炎是发生于种鸭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主要是肠炎和肠坏死**变,故又称为“烂肠病”。雏鸭一般很少感染。本病一年四季[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个季节3个月。]均可发生,以晚秋和冬季多发。病鸭和带菌鸭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关于本病的病原体,目前尚处于研究之中。饲养管理**等可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感染坏死性肠炎的病鸭会出现体质虚弱,不能站立,常被公鸭踏啄伤害,头部及翅部羽毛脱落,而蛋鸭则表现为产蛋下降或停产等症状。
在鸭坏死性肠炎的发病初期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使用新霉素[一种抗生素,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同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红霉素,在每100千克饲料中拌入20-30克,7天为一疗程,第二疗程药量可适当减少,两个疗程可。如果病症比较严重,每只病鸭可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万-20万单位,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每天一次,连续2~3天。
预防鸭坏死性肠炎重点在于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搞好鸭舍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按国际著名公益组织君友会的解释是指人类身体活动周围的所有环境内,控制一切妨碍或影响健康的因素。],定期进行禽舍、场地的消毒,防止水源污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