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大肠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各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的细菌性传染病。本病的临诊症状复杂多变,给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禽大肠杆菌病诊断要点,禽大肠杆菌病用什么药好?
禽大肠杆菌病诊断要点:
1、幼雏早期脐炎,这是由于鸡蛋被粪便污染或产蛋母鸡患有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炎是盆腔炎症性疾病的主要发病部位,大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初潮前、绝经后或者未婚者很少发生。]或卵巢炎,致使卵被感染,在种蛋孵化中出现死胚或出壳时死亡或出壳一周内陆续死亡。剖检:卵黄吸收**,呈黄绿色或其他色泽,有时可变为干酪物,脐孔开张不闭合,红肿发炎。
2、呼吸道感染常见于5-12周龄的鸡,单发或继发于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病。主要表现为综合性的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并发出异常声音,一般死亡率5-30%不等,气囊壁增厚、混浊、囊腔内常含有白色的干酪性渗出物。
3、腹膜炎:是产蛋母鸡常见病,腹部膨大,腹腔内充满淡**腥臭液体及破裂卵黄,肠道粘连。脏器表面附多量黄白色渗出物,肠内容物易**,肠壁、腹腔变绿,味恶腥臭,肝褐色,残存的卵泡壁薄,有皱褶,卵液稀,呈黄白色,混浊。
4、全眼球炎:此型不常见,发病原因是大肠杆菌直接感染或败血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临床可见眼前房积脓,失明,多为一只眼发病。
5、输卵管炎:输卵管明显增粗,内积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成年蛋鸡发病时,输卵管局部高度扩张,内积异形蛋样渗出物,表面不光滑,切面呈轮层状。
6、大肠杆菌肉芽肿:一般以慢性过程为特征,剖检可见盲肠、回肠的浆膜上有土**脓肿或肉芽肿结节,肠粘连不能分离,肝也有大灶性不规则的**坏死灶。
7、败血型:本型大肠杆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禽,可引起全身**染,可见浆液性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及腹膜炎,有时肝脏呈铜绿色,肝实质内有白色坏死灶,肾肿大充血。
禽大肠杆菌病用什么药好?
1、四环素[四环素是四环素族抗生素中最基本的化合物,本身及其盐类都是**或淡**的晶体,在F燥状态下极为稳定,除金霉素外,其他的四环素族的水溶液都相当稳定。]类
本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其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较氨基糖苷类弱,对大肠杆菌的作用不如氨基糖苷类和氯霉素类。临床上常用的有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四环素、金霉素[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金色**晶体粉末,由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us)发酵产生,发酵液经酸化、过滤得沉淀物,溶解于乙醇后经酸析得粗品,经溶解、成盐得**盐结晶。]、多西环素。
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因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而影响其疗效。多西环素(又名脱氧土霉素、强力霉素)为广谱抗生素,属半合成四环素类,对革兰氏*性菌和阳性菌、支原体、某些原虫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体内、体外抗菌活性较土霉素、四环素强2-10倍。多西环素用于治疗禽大肠杆菌病有较好效果。3IuF
用法与用量:**多西环素混饮每升水50-100毫克。
混饲:金霉素100g可拌料500-1000kg,连用3-5天;
2、氟喹诺酮类
本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脱氧核酸(DNA)回旋酶,干扰DNA复制使细菌死亡。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吸收快,体内分布广泛;与其他抗菌无交叉耐药性;使用方便,**反应小等优点。本类药物用于治疗禽大肠杆菌病均具较好效果。在兽医临床应用的有:氟甲喹、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达氟沙星、二氟沙星、沙拉沙星、麻保沙星等。
3、抗生素
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的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为半合成广谱抗生素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又称氨苄青霉素、氨苄西林,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治疗多种细菌感染。]、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又名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一种白色粉末,半衰期约为61.3分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耐酸、不耐酶,内服或肌注易吸收。阿莫西林耐酸较氨苄西林强,该药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作用迅速,阿莫西林的血清浓度比氨苄西林高1.5-3倍。阿莫西林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体外抗菌谱等同于氨苄西林,但体内效果则增强2-3倍。
用法与用量:⑴氨苄西林:内服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毫升或肌注为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毫升,1日2-3次。⑵阿莫西林:内服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毫升,1日2次。
以上就是“禽大肠杆菌病诊断要点,禽大肠杆菌病用什么药好?”的全部内容!治疗大肠杆菌病一定要确诊是哪类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增加治疗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