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痘[鸡痘(Avian Pox)是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鸡的**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粘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季节,多数是由于**引发的传染性疾病,感染[《感染》 是一部由落合正幸执导的恐怖电影。]源是因皮肤和粘膜[粘膜是指脊椎动物体内的消化、呼吸、排泄、生殖等各**内壁由黏液保持其表面湿润的表层。]的伤口而感染,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伤口而传染。鸡痘的分类你知道吗?鸡痘的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诱因,鸡痘如何进行预防?
鸡痘的分类:
本病多发于高温高湿的夏季和秋季,青年鸡易发,雏鸡发生较严重,临床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
1.皮肤型
皮肤型鸡痘发生在身体**部位,多在鸡冠、肉垂、嘴角、眼圈、鼻孔、爪子等部位生长,大小不一,小的如高粱粒,大的如黄豆,开始是灰白色,以后变成棕褐色,病鸡呼吸困难,眼流泪、红肿、化脓,眼中凝固物像豆腐渣[梧州地方著名小吃,已有几百年历史。]样,会造成角膜穿孔或瞎眼。
2.粘膜型(白喉型)
形成白喉型鸡痘主要生长在口腔和咽喉上,先是在粘膜上产生很多**的小结节,小结节迅速扩大,互相融合,形成一层黄白色豆腐渣样的假膜,覆盖在粘膜上。病鸡吃食困难,出现伸脖张口现象,鼻孔先是流黄水,后被堵塞,常发生饿死和闷死,病鸡脸毛黑紫,烦躁不安,常用爪子挠嘴或用嘴啄爪子上的痘,体弱消瘦,吃食减少,如果继发其他病,死亡率很高。
3.混合型
以上两者同时发生,病情严重。也可能单独出现;任何日龄都可受到鸡痘的侵袭,但它通常于夏秋两季袭侵成鸡及育成鸡。本病可持续2~4周。通常死亡率不高,但患病后产卵率会降低达数周。
鸡痘的发病诱因:
1、蚊子吸血,在本病中起着传播病原重要作用。
2、蚊子吸取过病鸡的血液,之后即带毒长达10-30天,期间易感染的鸡就会被通过蚊子的叮咬而感染。
3、鸡群[鸡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ī qún,是指平庸之辈。]恶癖,啄毛,造成外伤,鸡群密度大,通风**,鸡舍内*暗潮湿,营养**,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4、没有免疫鸡群或者免疫失败鸡群高发。
鸡痘的流行特点:
1、易感品种:各种品种的禽类都可感染。近几年商品肉鸡、817肉鸡、快羽三黄鸡等品种,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2、发病日龄: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但以成鸡和育成鸡容易感染。近年来小日龄(10日龄左右)鸡群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发病日龄越小,对鸡群的危害越大。
3、发病季节:蚊虫较多的季节多发,北方8-11月份多发生皮肤型鸡痘,冬季则以粘膜型鸡痘为主。
4、外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近几年,因外寄生虫(如螨虫、鸡虱等)携带鸡痘**,通过寄生和叮咬鸡,导致鸡群发生鸡痘的病例逐渐增多。
5、其它因素:鸡群拥挤、鸡舍潮湿、营养缺乏并发或继发其他疾病时,均能加重病情和引起病鸡死亡。
6、继发感染:发生眼型鸡痘的鸡群易继发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细菌性眼炎和腺胃炎。据临床统计,在收集的500份鸡痘病例中(均为10-80日龄鸡群)后期继发腺胃炎的占30%左右。
鸡痘如何进行预防?
鸡痘的预防可靠方法是接种[接种(inoculate/vacci (inoculate/vaccinate) nate)意为注射**以预防疾病。]**[**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目前应用的鸡痘**安全有效,适用于幼雏和不同日龄的鸡,临用时将**稀释50倍,用洁净的钢笔尖或大号缝纫针蘸取**,刺种在鸡的翅膀内侧皮下,每只鸡刺一次。可以在幼雏接种鸡新城疫Ⅱ系或Ⅳ系**时,同时刺种鸡痘**。通常接种后第4日接种部位出现肿起的痘疹,第9日形成痘斑,否则,免疫失败,须重新接种。一般在25日龄左右和80日龄左右各刺种一次,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在接种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接种**必须用于健康鸡群;
②同一天免疫所有鸡,若用于紧急接种,应从离发病鸡群远的鸡群开始,直至发病群;
③使用**要摇匀,且一次用完;
④在秋季或夏秋之际进的雏鸡免疫应该提前到15日内,其他季节可以推迟到30~40日龄;
⑤免疫应该和断喙错开3天以上,否则容易诱发疾病;
⑥工作完成后,要消毒双手并处理(燃烧或煮沸)残液。
以上就是“鸡痘的分类,鸡痘的发病诱因,鸡痘如何进行预防?”的全部内容!经常对鸡舍通风换气,勤打扫,勤消毒,遇高温高湿季节,应加强通风和防湿防潮;加强鸡群饲养,保持日粮营养全面,尤其是维生素A的补充,以增强鸡群的抗病力。